【中国@2016】结构性改革担纲 经济稳中求进

27.12.2016  18:48

   2016年,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面对持续存在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经济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大力改造升级旧动能,基本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态势,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也为明年国民经济继续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创造了条件。

  2016年,中国经济基本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全年GDP增速预计在6.7%左右,有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从就业方面看,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就业状况好于预期。在工业品价格方面,前三季度PPI降幅不断缩小,9月份首次实现由负转正,结束了连续54个月同比持续下滑的局面,表明工业品供求关系开始发生良性变化。在外需方面,尽管服务贸易是逆差,但前三季度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保持了净的顺差,巩固了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外,三季度以来,工业用电量、发电量和货运量指标出现好转迹象,反映了工业呈现明显回暖态势;其中8月起,铁路货运量呈恢复性增长,为2013年12月以来的首次。

  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重点任务。针对经济运行中供需错配、供给质量不高、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改长期以来注重需求侧刺激的传统做法,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促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方面切入。截至10月末,数据显示,中国已提前完成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已连续8个月减少;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以“营改增”全面落地为标志,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措施;农村水利建设、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城市排水防涝等投入明显加大,补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以“补”求进。“三去一降一补”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持续发力,加减乘除法并举,积极成效正在显现,将为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强身健体,成为“十三五”开局的一大亮点。

  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加快成长,新旧动能在接续转换。以新产业、新技术、新商业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为代表的新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以“双创”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战略,既增强了市场活力,也有助于大力促成新动能的加快成长。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正在积极推行的“一带一路”构想、自贸区建设、跨国区域经济合作等以及今年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APCE峰会等,适时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声音、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些举动,在积极争取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和构建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的同时,必然也会从全球角度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来自外部的新动能。此外,通过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推进国企改革等措施,既服务于加快培育新动能,也让旧动能焕发生机,让传统的实体经济同样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大逻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的平稳运行且稳中向好的态势,让这一大逻辑有了更大的展现空间,而加快培育新动能,促使旧动能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的具体体现。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当然,2017年我们依然要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尤其是国际经济形势因美国新政府上台而充满了相当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我们应及早谋划来应对这种不确定性,打造有利于我们的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且稳中求进。

  2017年中国经济怎么走,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这就是,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会议提出的2017年经济工作任务,如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无疑是明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并出成效。

  通过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现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三者有机结合,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与节奏,防控经济和金融风险,核心是营造经济运行的良好环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激发市场活力,为企业成长和实体经济发展搭好桥、铺好路,从而不断培育和壮大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让中国经济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间砥砺前行,奏响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