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江西生态安全的生命线

17.12.2015  11:56

  12月16日,《江西省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划(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我省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初步划定面积为5.6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7%,范围基本涵盖了全省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敏感区等重要生态区域。

  这是江西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可以预期,在“十三五”乃至一个更长时期,这将成为我省破解发展和保护难题,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

   坚守绿色底线,为后代留永续财富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未来5年的中国描绘了这样一幅生态文明建设蓝图。

  对我省来说,绿色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为实现总书记的嘱托,省委、省政府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顶层设计考虑,划定生态空间保护红线,这对江西发挥独特优势、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年来,我省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一些地方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距离江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年的时间,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治理,我们引以为豪的生态优势、绿色品牌就可能逐步丧失,绿色发展、绿色崛起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强化底线思维,为绿色江西扎牢篱笆,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财富。在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我省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划定类型分为水源涵养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土壤保持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生物多样性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和洪水调蓄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红线区域分二级管控,一级管控区实行严格管理,禁止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开发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允许适度的不影响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一级管控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7%,二级管控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0%。

   各方联动有效衔接,织就保护大网

  12月4日,奉新。省级生态县指标测评工作组正在对该县进行测评。

  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是衡量生态县的重要标准。奉新在划定生态空间保护红线中的做法得到了测评组赞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报送副县级以上离退休干部进行讨论。在熟悉情况、又热心全县发展的老干部的建议下,奉新在红线划定中注重土地空间规划和布局,严格控制产业类型和开发强度。

  划定生态空间保护红线不是不要发展,也不是延缓发展,而是强调换一种思维抓发展,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从这个理念出发,奉新在生态县建设中,以“一圈二区三带”观光农业群为平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跃上品质、品牌新高度,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推动旅游强县。

  一叶知秋,管中窥豹。我省各地在划定生态空间保护红线过程中,始终高举绿色发展旗帜。赣州市高度重视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划定工作,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推进;广昌县划定红线总面积1197.7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4.8%,占比为我省各县(区)最高……

  各方的参与协商以及共同研究成为红线划定的重要保障。眼下,由省环委会牵头,我省已形成由省环保厅具体负责,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等省直有关单位和设区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分3期对全省11个设区市和100个县(市、区)环保系统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对我省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与脆弱性进行系统评估,生态空间保护红线目标与重点进一步明确。

   红线期待划得清、守得住

  不坚守生态空间保护红线,绿色发展就是纸上谈兵。江西省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划正式出台后,如何守住红线将是重中之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省科学院研究员戴年华建议,环境红线一旦划定,应当具有法律效力和行政约束力,必须严格遵守。

  加大宣传迫在眉睫。我省还有个别地方认为划定生态空间保护红线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尽量把面积划小。省直有关部门和各设区市应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划定生态空间保护红线的重要意义和有关要求,让社会各界知晓和支持生态空间保护红线。

  红线不仅划在幅员辽阔的国土上,更要划在每个人的头脑里。

  省环保厅副厅长陈荣表示,我省将进一步加强生态空间保护红线监管,指导各设区市和县(市、区)明确各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域的地理位置、面积、边界坐标及保护目标,设立界碑界桩,在全省逐步建立生态空间保护红线责任制和问责制,纳入对各地工作的考核内容。此外,还将研究制定鼓励严格执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划定的各项政策措施,优先纳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在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中重点予以考虑。

  确保江西生态安全的生命线已经绘制,生态文明体制开始建立,我省正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