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 给力 发力——瑞昌推进沿江大开发纪实

20.08.2014  09:57

    日前,瑞昌市千余名干部群众和企业代表齐聚码头工业城,冒雨参加瑞昌市沿江大开发再部署再动员大会。高起点纵深推进沿江大开发的号角传递出务实作风和为民情怀,令人关注、催人奋进。

    2012年,历史给了瑞昌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当年5月25日,省委、省政府在九江召开全省深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工作会议,动员全省上下聚焦九江、聚力九江,迅速掀起九江新一轮沿江开放开发新高潮。瑞昌市审时度势,抢抓先机,适时提出“沿江大开发、城市大建设”战略目标。2013年,瑞昌又提出“打造三个百亿企业、培育四个百亿产业园区、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奋斗目标,这既是新目标、新任务,也是新号角、新引擎、新强音。今年,瑞昌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九江领先地位,实现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两个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实际利用外资总量“两个第二”: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个第三”。1至6月,该市生产总值完成53.02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总收入完成12.98亿元,同比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9.34亿元,同比增长13.5%;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43.15亿元,同比增长29.4%;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0446万美元,同比增长18.3%。

     紧扣三大目标 聚力沿江开发

    瑞昌拥有19.5公里的长江岸线,且多为深水良港,具备搭建大平台、发展大工业的先天条件。2012年,该市获全省十大县域经济活力县市荣誉称号。进入2013年,该市聚力沿江、给力平台、发力工业,各项经济指标齐头并进:全年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完成20.69亿元、140亿元、377亿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完成外贸出口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现汇进资排名全省县级第一;继2012年之后,该市再获九江市县域经济巡回看变化综合测评第一名……

    然而,开明开放、求实求新的瑞昌人从来不会躺在历史“功劳簿”上睡大觉。该市克服国际经济下行压力,突破土地、资金和信贷等瓶颈问题,积极策应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江西“昌九一体、双核发展”战略发展机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速推进沿江大开发。

    该市市委书记古小平介绍,加快推进沿江大开发,首先必须紧扣建成“中等城市”、实现“工业过千亿”和成功申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大目标”。建设“中等城市”,使群众生活更有尊严。不断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实现工业过千亿目标。成功申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瑞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与合作。

     坚持三项原则 给力项目建设

    为加快推进沿江大开发、项目大建设,该市始终坚持务实为民、依法依规和发展为重等“三个原则”。坚持务实为民,加深与群众的感情,密切与群众的关系,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坚持依法依规,在政策和法律框架内通盘考虑群众诉求,对不符合政策和法律的诉求,把政策讲透、把道理讲明、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坚持以发展为重,解决一切影响发展的问题、转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作风、制止一切影响发展的行为,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确保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

    为迅速掀起新一轮沿江开放开发热潮,该市继续聚力沿江,招大引强,做优平台,始终保持项目建设的强劲势头。目前,理文造纸一期、理文化工氟项目等相继建成投产,海底电缆等有序推进,二期新区主路网和沿江大道建设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长江地表水厂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已建成。

     发挥三股力量 发力沿江板块

    2013年5月,理文化工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文恩曾在某重大活动中表示,“理文化工的落户,得益于瑞昌一流的发展禀赋和服务环境。”同年7月,码头镇失地农民专场招聘会上,33岁的铲车司机沈伟说:“在家里上班真好!”此次招聘会,理文造纸、理文化工等18个工业企业,共为当地村民提供近1000个就业岗位。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沿江企业共为当地人提供近5000个就业岗位。

    为加快推进沿江大开发,该市积极发挥各级干部、广大群众和企业家等“三股力量”。各级干部积极投身沿江大开发工作实际,沉到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并参与沿江大开发;广大企业家倍加珍惜创业机会,按照把项目建设好、企业管理好、市场拓展好等要求,做好自己应做事情。仅3年时间,瑞昌沿江板块发生诸多可喜的变化。该市先后投入16亿元用于码头工业城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提升了瑞昌承接重大项目的能力。2012年以来,累计新签约落户亿元以上项目30余个,投资总额近400亿元,连续3年荣获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来源:江西日报 张功和 雷勉鸿 记者 练 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