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残疾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26.02.2015  12:57

  27年来,谭发寿和妻子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将两个领养来的残疾儿女抚养成人,被人称为“大爱爸爸”。近日,记者前往奉新县采访了这名“大爱爸爸”。

  1983年,谭发寿从重庆来到奉新县打工,在奉新结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小孩。198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谭发寿在福利院看到了一些先天残疾的弃婴,心里不禁“咯噔”一下,生出许多怜爱。他不顾一旁犹豫不决的妻子,坚定地把手续办了,将两个残疾孩童(8岁的聋哑男孩、4个月的唇裂女婴)领回了家。

  当时谭发寿夫妻俩住几十平方米的旧房子,经济条件很差。即使如此,可谭发寿却从未产生过将孩子送回福利院的想法,他说:“虽然身有残疾,但他们也需要一个温暖的家。”最终,顶住沉重的生活压力,谭发寿夫妻俩为这双儿女上了户口,开始了悉心照顾儿女艰辛而忙碌的生活。

  谭发寿的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打零工和种几分菜地。两个孩子的温饱都靠他俩东省一点、西凑一点。因为条件限制,儿子上聋哑学校成为一种奢望。于是,谭发寿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后,还要想方设法耐心教儿子简单的文化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以一种勤劳、热心、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着儿女。如今,35岁的儿子尽管无法张嘴说话,想找一份再普通不过的工作也时常难以如愿,但他坚强乐观,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去寻找新的工作,无论酬劳高低都任劳任怨,尽自己所能赚钱贴补家用。

  为了让女儿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学读书,谭发寿夫妻俩省吃俭用。谭发寿起早贪黑,忙完农活就四处奔波揽活儿干,有时甚至干了“白班”干“晚班”,只图多省一点、多赚一点、多攒一点。就这样,他们让女儿顺利地圆了“上学梦”。27年视如己出,一双儿女终于成家生子,过上了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说起谭发寿,社区工作人员说:“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去年给他找了一份村组保洁员的工作,逢年过节走访慰问一下,尽点绵薄之力。”去年4月,谭发寿一家高兴地住上了“水泥房”——工业园区的公租房。尽管一大家子住在这里略显拥挤,但谭发寿很满足,开心地说:“这房子好得很,我们再也不用住那进风漏雨的土房子。

  帮找保洁工作、治好女儿的病、住上公租房、享受低保、节假日的慰问……谭发寿将这些关爱一一牢记在心。为了回报社会,他总是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人,见到左邻右舍需要帮忙时,总是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干活,有时还带上儿子一起帮忙。

  如今,70岁的谭发寿身体大不如前。问起老人的心愿,他说:“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不过我还是想趁自己能动的时候多做一些,多帮助子女一些。

  江西日报记者 胡光华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