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绥江拆机关围墙 百姓可直接进书记办公室

05.01.2014  12:38

2013年12月5日早晨,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委、县政府综合办公楼,记者看到一个背着背篓的男人和一个戴着花头巾的妇女,走进办公楼一楼,直接进了电梯,没人盘问或让他们出示证件。

在绥江县,全县所有党政机关都没有围墙,人们到机关办事不会被询问,也不需要登记就可以走进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任何一名干部的办公室。

绥江县因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的建设而成为云南省第一移民大县,该县在一年时间里创造了“三大奇迹”:完成了300万平方米的房屋建设,两个月完成近6万移民搬迁,一个月完成库底清理。

这“三大奇迹”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拆掉机关的围墙容易,拆掉干群间这堵‘心墙’却困难重重。”绥江县委书记杨淞说,“过去闭门造‘策’,执行起来很难。现在敞开大门,走群众路线,群众对政策的信任度明显提高了,落实下去就顺利得多。

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2012年9月向家坝水电站下闸蓄水,库区移民搬迁任务必须在2012年6月30日之前全面完成。要在10个月内基本创造搬迁条件,“压力巨大,心里阵阵寒意”,包括现任县委书记杨淞在内的所有干部心都悬了起来。

2011年3月25日,因对安置补偿标准不满等问题,绥江县发生了“3·25”群体性事件,当地数千移民集体上访阻断交通。事件导致绥江县城主干道全部阻断,与外界交通通道全部中断长达5天4夜,造成生产生活物资无法进出,部分商铺无法正常营业,农副产品供应不足。

这一事件给绥江县委、县政府敲响了警钟,如何拆掉干群间的“心墙”成为一道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绥江县决定首先从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开始拆“心墙”。

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挂钩乡镇、其他处级领导挂钩村(社区)、科级干部挂钩村民小组(街道)、一般干部挂钩移民户,处级、科级干部每月轮换走访20户群众,其他干部职工每周轮换走访群众不少于1次。全县3000多名干部职工与1.6万多户移民群众结成了对子,每一家的门前都挂着“移民挂钩帮户公示牌”、“机关干部结对帮扶牌”,上面写着结对人员的名字、单位以及电话,让移民户有疑问时随时可以找到挂钩帮扶的干部。同时,干部坚持对移民的红白喜事必访、生病住院必访、逢年过节必访、生活困难必访、预约相邀必访,2011年中秋节期间,绥江县各级干部就走访慰问了1.2万多户移民。

让群众信任固然很难,但结对帮扶落实了就不难。”绥江县委组织部部长苏世攀说。

由于移民搬迁安置涉及千家万户,新老问题交织,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规模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因此,绥江县委、县政府把移民工作确定为“亲情化移民”,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政府回应诉求是第一责任,不让一个地方出现强拆。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