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政治学者张维为教授做客“社科大讲堂” 畅谈中国道路自信

16.05.2016  18:25
讲堂现场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张维为 主讲 现场听众

  为响应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凝聚全社会力量,推进我省“十三五”良好开局,实现“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战略目标,5月9日下午,知名政治学者、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张维为应邀做客“社科大讲堂”,在省新政中心会议中心作了题为“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道路”的报告。该报告会由省直机关工委、省社联共同主办,省直机关工委委员、宣传部长刘大胜主持,省社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弋涛,副巡视员熊建及省委各部门、省直(中央驻赣)单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党办主任、组织部长),省直机关处级干部、省社联机关干部近300人参会。

  张维为教授认为,从国际视野上看,中国的崛起,虽然从发展模式上来看不尽完美,发展过程中也付出了代价,但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得起国际比较的。

  张维为教授说到,理解中国道路,一定要理解其背后的文明。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是一个没有中断的五千年古老文明和一个超大型的现代国家结合在一起,这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五千年不断的传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多东西是自己传统和文化基因决定的,意味着我们做的事情不需要西方人来认可。我们知识界不少人不自信,总觉得要西方认可才行。实际上,我们很多东西都不需要别人的认可,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将会出现我们认可不认可别人的问题。所以,中国人一定要自信。

  最后,张维为教授指出,中国崛起,说到底,实际上是两种历史逻辑在起作用。一种是“历史终结论”的逻辑:历史发展是单线的,从极权主义,到威权主义,到民主化。另一种是文明型国家的逻辑,即历史上中国长期领先西方,有其深刻的原因,我们称之为原因一。十八世纪开始落后于西方,有着沉痛的教训,现在又在赶超西方,而且总体上做得比较好,当然还可以做得更好。这种成功的赶超也有其深刻的原因,我们称之为原因二。原因二和原因一是一种继承关系,这就是中国崛起的逻辑。从哲学角度来讲,这个世界历来都有不同制度在衍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当然也有剧烈冲突的,最后是相对比较好的胜出。

  报告中,张维为教授结合自身多年来对国外的广博见闻和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从国际视野的角度,用比较的方法、生动的语言、独到的见解,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中国自信。报告内容充满了正能量,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