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带笑颜——峡江生态文明建设走笔

16.06.2015  11:46

    新华网江西频道6月16日电 (曾双全 刘之沛)芬芳五月,走进峡江,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目之所及,让人欣喜。森林覆盖率达67.5%,空气质量常年为国家Ⅰ级标准,赣江峡江段水质优于国家Ⅱ类标准……近年来,峡江县大力实施生态化战略,积极守护绿水青山。如今亮丽的风景、良好的生态,让这个赣中小县愈发魅力四射。

    城区造“”:打造生态新城

    “晚上枕着蛙声入眠,清晨伴着鸟鸣早起,清新空气陪伴一整天,就跟生活在景区一样。”峡江县水边镇锦绣湖小区居民王安平对现在的生活环境非常满足。去年,该县投资1.18亿元,将位于小区边垃圾遍布、杂草丛生的肖家塘水库进行改造,一个占地231.84亩,集园建、绿化、水系、建筑工程为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城市再添新景。

    峡江县城是一个新兴的小县城。18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黄土荒坡。空白纸上好作画!该县坚持“小而精、绿而美”的定位,大力实施“景观型、休闲型、生态型、文化型”园林工程建设。仅去年,该县就投入城建资金7.3亿元,先后实施玉华路南北延伸道路改造、玉峡大道绿化景观建设、锦绣湖湿地公园改造,玉华路、碧玉路、锦绣路绿化,府环路、府后路绿化改造等一系列改造提升工程,独具峡江特色的“一街一品、两季有花、三季有果、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更加明显。目前,该县城市绿化率达4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1平方米,远超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标准。

    农村治“”:升级美丽乡村

    金坪民族乡新民村投入18万元引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采取 “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工艺,日处理生活污水50吨。“以前村庄周围水沟臭气熏天,污水处理系统建好以后,村里环境好多了,苍蝇蚊子也少了。”村民黄仕隆高兴地说。

    以前这里既是环境污染的重灾区,也是环境保护的薄弱地带。在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严重,所谓的“田园风光”往往是“可远观不可近玩”。远处看去,青山绿水,炊烟袅袅,美不胜收。走到近处,土路上污水横流,随意倾倒的垃圾让人无处下脚。

    如何破解这一困扰新农村建设的难题,该县积极探索农村治污新路子:生猪养殖大镇仁和镇引进绿狐尾藻生态治污新技术,成功治理养殖污染的同时,为养殖户提供饲料,实现养殖治污双赢;金坪民族乡采取“环卫外包”模式,以每年4万元的价格将全乡环卫工作外包给垃圾清运企业,为全乡5个村委会、19个自然村破解垃圾围村难题……随着一项项治污新举措的实施,该县农村生态环境也在一步步改善。截至目前,该县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7个、市级生态村66个。

    产业问“绿”:守护碧水蓝天

    生态就是效益,环境就是生产力。该县按照“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思路,以生态旅游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梅花坪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是该县启动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示范园呈带状分布,贯穿水边、马埠、金坪3个乡镇,有果业、经作、水产、林业等产业7类共26个品种,总面积4万余亩,成为市民休闲观光采摘游的好去处。目前,全县已形成以赣粤高速、105国道沿线为主的油茶、楠木、花卉苗木产业带;以水边义桥、分界梅花坪为主的杨梅、白茶等林果基地;以林木良种厂、普正药业为主的板蓝根、杜仲等林药基地……一项项正在开发和待开发的旅游项目,推动着峡江生态旅游越做越大。

    在工业项目引进过程中,该县坚决拒绝高污染、高排放项目落户。新引进的企业项目在办理相关手续前必须经环保部门预先评审,对其选址、原材料、工艺、产品等进行全方位评估,经环保部门同意后才能落地投产。3年来,先后有30余家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在项目评审阶段被一票否决。同时,不断强化污染治理,成立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减排责任状,将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共17个减排项目上,分类处置、督促检查。近三年来,该县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下降7.9%、氨氮下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