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铺一条广州美丽幸福路

11.11.2015  12:35
原标题:绿色发展,铺一条广州美丽幸福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平衡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着力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必须坚持的重要发展理念。日前,市委书记任学锋在会见来穗出席广州“生态绿色发展圆桌会”重要嘉宾时说,广州举办“生态绿色发展圆桌会”,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绿色发展要求的具体举措。“十三五”时期,广州将更加注重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天之所生,地之所产,足以养人”。自然界,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之前提基础,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属必然,否则就陷入虚无主义。然而,人是自然的一分子,人与自然高度关联,唇亡齿寒,人类行为方式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与审慎改造。罔顾自然规律,凌驾于自然之上,只顾索取不问投入、只想开发不思保护,必然招致自然界“非暴力不合作”。达尔文说过,“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甘露时雨,不私一物。良好生态环境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分享到的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利用生态资源为了人类活得更好,保护生态环境为了人类活得更久。当社会从“求生存”变成“求生态”、“盼温饱”变成“盼环保”,蓝天常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便是公众最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小康最基本内涵之一。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蓝图设计在顶层,执行力在基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拉升广州“颜值”,给世人呈现一个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广州,乃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之所需,亦是跃升城市文明程度、增进居民幸福指数之要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推进空气污染整治、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加紧生态景观建设、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处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广州突破“单兵作战”格局,“海、陆、空”全面出击,基本形成“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城市景观。如2010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启动绿道网建设。目前,全市绿道总里程3000公里,沿线服务人口超过800万,覆盖面积3600平方公里,成为全省路线最长、串联景点最多、综合配套最齐的绿道网。绿色发展给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绿道网只是其中之一,城市公园、湿地公园、花城花景、立体绿化等,莫不如是。

绿色发展,把握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平衡。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单纯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拉动经济,一味靠低成本、低价格、低效益拓展市场,资源撑不住,环境容不下,社会受不了。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政府要主导、行政要作为、制度要创新——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

绿色发展,坚持长远谋划和及时见效相结合。“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绿色发展在于大小结合、远近兼顾。“”在存量治理,铁腕治污,作减法;“”在增量入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构建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体系。推动以科技创新、产业组织创新、产品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为重点的全面创新,保障经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在以系统思维法治思维解决生态问题,保障绿色发展走上法治轨道。

绿色发展,强化有针对性的生态文明教育。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落实生态文明教育,强化舆论宣传引导,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发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发挥第三方和全社会的监督作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才有坚实基础。绿色发展,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责任体系,让各级领导负起环境责任。绿色发展,还要借鉴世界绿色发展先进城市经验,为我所用,少走弯路。

一个合乎自然和人性的、给市民满满幸福感的城市发展,不仅要有经济增长,还要青山绿水、干净环境和清洁的空气,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的广州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