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闯出经济与生态协调并进新路
从“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的转变,是定位更加清晰,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到生态文明试验区,名称的改变,是探索先行先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新路。
江西,生态秀美、名胜甚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江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做活山水文章,打响“绿色生态”品牌,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着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坚持规划先行,把绿色发展贯穿始终
细数40个“十三五”发展具体目标时,人们发现,生态文明指标就占到18项。江西,正以坚持生态规划先行,引领绿色发展。
在“三条红线”制度中,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5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1%,成为全国第3个正式发布生态保护红线的省份;强化耕地保护红线,完成全省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的论证审核,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列为市县政府主要领导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水资源管理红线,修订并实施《江西省水资源条例》,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同时,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研究制定针对不同功能区的产业指导目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致性的建设空间和保护空间,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
坚持生态综合整治,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草更绿了。江西,坚持生态综合整治,开展绿色行动。
“江西蓝”已经成为江西的一张彩色名片,为美丽中国增光添彩。为了抬头常有一抹蓝色,大力推行“净空”行动。全面完成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项目建设,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脱硫脱硝设备全部建成,效率达到国家要求;强化除尘工作,完成89个工业烟粉尘治理项目,燃煤小锅炉淘汰率达61%;深入开展机动车尾气治理,11个设区市全部落实黄标车限行规定,全年淘汰黄标车3.4万辆。
从呵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到全省境内河流湖泊全部实施“河长制”,“净水”行动成效明显。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5级河长组织体系,省委书记、省长分别任省级正副“总河长”;实施“五河一湖”环保整治行动,重点支持48个县城、25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全面建成县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
另一方面,“净土”行动稳步推进。针对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启动农村生活垃圾五年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8%,基本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实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推进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专项行动,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创建工作,启动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建设。
坚持抓好源头,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江西,多措并举,坚持生态经济思路,发展绿色产业。
推动节能降耗做“减法”。深入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开展能效对标、创建能效“领跑者”制度;严格控制“三高”产业新增产能项目,积极运用节能环保等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发展绿色产业做“加法”。推进“百县百园”工程,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1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3个,全省“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2902个;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先进制造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工业,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4%;坚持集群集聚集约发展,60个重点工业产业集群主营收入突破1万亿元。
发展循环经济做“乘法”。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平台,吉安市、丰城市、樟树市纳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县)试点,井冈山经开区纳入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丰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纳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类试点示范达11个。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江西,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共进。赣鄱儿女正以绿色实践,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不懈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