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崛起中的“秀美江西梦”

11.03.2014  08:04

瑶湖生态科技新城总部经济港夜景(概念图)。资料图片

山清水秀是江西的骄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江西最亮的品牌。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没有理由不走在前列。为此,江西一直秉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和绿色消费观,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努力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美丽中国的排头兵。

十八大报告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在这一发展部署下,江西省如何规划“秀美江西梦”的蓝图,使之成为美丽中国版图上的璀璨“明珠”?江西各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且看南昌高新区和萍乡市的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之路。

——编 者

南昌高新区,被誉为鄱阳湖畔璀璨的明珠,也是江西省唯一一个主营业务超千亿元的开发区。近年来,南昌高新区大力发挥生态环境优良的后发优势,打造“绿色”第一品牌,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手抓创新平台和生态科技新城建设,在江西绿色崛起中走出一条独具“滨湖”特色的产城融合之路,把“秀美江西梦”变成了赣鄱大地发展的最强音!

绿色生态情

留下蓝天绿水

一江相临,三湖相间”,这是大自然赋予南昌高新区最宝贵的财富,也造就了其独具特色的滨湖优美环境。面对滨湖临江的黄金地块,高新区不但没有兴土木搞开发建设,反而不惜重金精心将其“”了下来,打造了占地3000亩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18平方公里的环瑶湖生态景观带。

如今,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的出现,已悄悄改变了南昌市民的生活习惯。每逢周末,人们总喜欢或自驾、或公交、或骑行来到这里感受自然的呼吸。面对林木葱葱、野花点点、鸟语花香,面对蓝天、清水、候鸟的和谐共处的如画美景,让人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置身工业园区。

然而,这里的每一块绿色,每一片清水都是那么的来之不易,饱含着高新区建设者们对“绿色”理念接力赛般的坚守和对生态的深情。

早在从“青山湖时代”拓荒起步的第一天,“环境保护”就是高新区招商引资的第一道门槛。即便是创业之初最艰难的时候,所有进入的项目也必须过环保关。“不能有烧煤锅炉,更不能见烟囱”。 每年仅因为环保这一项,高新区就要拒绝数十家企业数十亿元的投资。

在飞速发展的“艾溪湖时代”,高新区因势利导围绕众多的湖泊建设湿地公园、城市绿地、候鸟天堂;主动进行产业规划,把产业定位为“高端、前端、深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绿色产业。

时至今日的“瑶湖时代”,高新区更是从整个区域规划层面来进行思考,把先进的发展理念融入发展实践中,借助国际知名战略咨询公司的国际视野,致力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构建,致力于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致力于产城融合,打造具有滨湖特色的中部一流的生态科技新城。

瑶湖生态科技新城就是高新区最秀美的梦!”南昌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黄俊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效法自然生态的规律,突现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自然的和谐性、稳定性和持续发展的特性,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升级。

绿色平衡点

激发生态生产力

秀美江西梦, 是经济发展的富裕梦、是和谐发展的生态梦,更是共享发展红利的幸福梦。如何让梦想里所有美好愿景照进现实,却是考验“造梦者”智慧的一个难题。那么,南昌高新区又是如何化解这一难题,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者间最佳平衡点呢?

高新区,顾名思义,姓高名新。“高是高水平,新是新技术,要体现高新含量,不能搞粗放经营、什么‘菜’都装进高新区的筐子里。”秀美江西梦,关键就在“高新”二字。

在南昌高新区的“筐子”里,我们看到的是产业上发展高人一等、高人一筹,看到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

南昌市五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中,有四个集中在高新区;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区集聚发展了其中的六个。

2013年,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550亿元,占园区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56.4%;每万元GDP的污染物排放为南昌平均值的1/500;每亩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超过江西要求最低值的8倍;航空制造、光电、软件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等一批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经济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总投资300亿元的南昌航空城建设如火如荼,亚太航空无人机、飞机零部件制造、直升机研发组装基地等新项目纷纷落户;

——中节能集团发挥其大型央企的影响力,率领晶和照明朝全国前5位的LED 产业集群目标冲刺;

——4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100亿元的产值占到南昌市总数的90%、江西省的85%,正加快物理平台建设,力争成为与大连、南京等国内软件名城比肩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

——国内第二家“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落户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更是方兴未艾,预计到“十二五”末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460亿元;

未来5年,南昌高新区将着力打造“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光电产业基地”“国内极具特色的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中部最大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城”“中部一流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以及“中国的西雅图——南昌航空城”!

绿色驱动力

创新造就未来

晶能光电公司研发的“硅衬底发光二极管材料及器件”技术,打破了美、日技术垄断,成为全球第三家独立掌握半导体照明发光技术。

先材纳米公司在全球率先实现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产业化,在中国锂电行业第一个掌握了电池隔膜核心技术。

南昌高新区每天都在演绎着自主创新的精彩故事,每一家企业都时刻充沛着创新的冲动,流动着巨大的创新能量。而这种创新更是为秀美江西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科技驱动力。

为了加速自主创新,高新区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主动搭建创新平台和载体,大力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全区荣获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项目200余项,连续多年位列全省第一,列入国家级科技项目占全省的40%左右,占全市的80%左右,成为全省科技创新的发动机。

为了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平台载体建设,高新区快速启动了国际软件园、高航产业园、创业中心低碳产业园、浙大网新、海创园、绿地2.5产业园等一批孵化器和产业加速器建设,计划三年内新增孵化器和产业加速器500万平方米,从而为高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搭建平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还紧随“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步伐,率先提出要打造“创智产业”集群和“智慧高新”城市。依托美丽的天然湖泊,高新区沿艾溪湖至瑶湖湖心岛一线,布局了上海交大“智慧谷”、央企航天鄱湖云云计算和车载物联网、施耐德物联网、中国联通IDC大数据中心、香港宝嘉O2O电子商务智慧城、滕王科技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中国网库“江西电商谷”等互联网产业及相关配套项目,将信息科技元素向产业经济延伸,集平台软件开发、大数据存储交换、线上交易、线下体验、物流配送、金融服务支撑、孵化创业、人才培养配套于一体,打造一条通向移动互联网新经济时代的“科技走廊”,抢占全球科技的最前沿。

绿色增长极

共享生态红利

对生态环境的呵护,不仅没有阻碍经济发展的速度,反而加快推动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南昌高新区静下心来保护好的这片湖泊生态环境,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给你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两年前,国际知名战略规划师、美国西图公司全球规划总监里克·艾贝尔森远赴重洋,来到南昌高新区进行产业规划咨询时如此预言道。

在里克·艾贝尔森的眼中,良好生态环境、完善的产业平台和齐全的功能性配套使得南昌高新区已区别于一般的开发区,完全有实力承载世界影响力的跨国企业项目、具有行业引领性的高科技项目和具有地标性城市功能性项目。如今,里克·艾贝尔森的“沉静型”发展模式预言已经成为现实了。

世界500强亚马逊和欧唯特联手在高新区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呼叫中心,世界500强ABB集团新增投资10亿元建设中低压发电机和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生产基地;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在高新区投资建设低碳产业园工业项目和区域总部基地项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投资建设车载物联网及智慧城市项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投资建设区域总部项目。

绿色是高新的幸运色,也是它最靓丽的名片。“放眼未来,与全国同行相比,南昌高新区的经济体量可能不算大,但其走创新发展和低碳经济的绿色崛起之路,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完美融合的实践理念将会是超前的,而且毫不逊色于任何园区。”南昌高新区工委书记邱向军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

相约守护这一片绿色发展之地,正是南昌高新区今天和明天的“中国梦”!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