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卫:绿色崛起的本质是生态文明的崛起

07.08.2015  21:28

  强卫在江西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开幕时的讲话精彩摘登

  总书记重要要求是江西发展定海神针

  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最根本的是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真正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始终保持定力不动摇,坚持实干不松劲,久久为功抓落实、抓执行,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众志成城奔小康的浓厚氛围。

  十六字方针是落实重要要求的具体举措

  事实充分说明,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是落实“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的具体举措,是贯彻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江西答卷,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完全符合江西实际,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抓下去。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是江西光荣使命

  打造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西的光荣政治责任和发展使命,我们一定要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制度建设等方面勇于创新、探索经验、走在前列,真正成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成为全国领先的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江西进入了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作出我省正处在加速发展爬坡期、全面小康攻坚期、生态建设提升期的省情判断,这是十六字方针提出的根本依据。两年多过去,“三期”判断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但基础、条件和环境已经发生了积极变化。现在,江西已经进入了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抓住机遇保持定力 实现同步全面小康

  面对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实干定力不动摇,坚持既定的目标、方向和思路不偏移,到2020年我省将有更多超百亿企业、超千亿产业崛起,全省工业增加值将过万亿,经济总量排位将继续前移,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一定能变为现实。

  绿色崛起的本质是生态文明的崛起

  要深刻认识到,绿色崛起的本质是生态文明的崛起,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不要发展,也不是延缓发展,而是强调换一种思维抓发展,推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的提升,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十三五”规划中

  制定绿色规划,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我省“十三五”规划当中,落实到全省各地各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中,科学布局绿色发展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

  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产业基地

  发展绿色产业,要把我省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绿色产业体系,大幅度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产业基地。

  让江西绿色品牌占领国内外市场

  打造绿色品牌,要借助我省丰富的绿色资源,大力推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大力发展风景独好的生态旅游,大力培育健康养生、养老等朝阳产业,让江西绿色品牌占领国内外市场。

  普及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

  创建绿色文化,要把生态文明理念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普及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引导人民群众崇尚节约、低碳生活,形成尊重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

  以强烈忧患意识抓产业结构调整

  要实现工业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就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要加快引爆新型光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几个重点产业,实现高效增长,形成领先优势。

  以工业理念市场手段发展农业

  我们要引入工业化理念和市场手段,在绿色食品、蔬菜果品、木材和竹加工、茶叶茶油等领域积极培育知名品牌,打造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品牌体系,带动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向农村延伸

  电子商务不仅是商品营销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还能倒逼产品质量、推广产品品牌,更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提供了重要途径。我们要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向农村延伸,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培训一批驻村代售代购员,激活庞大的农村生产和消费市场。

  农业也要走出去招大引强

  从事农业工作的同志也要积极走出去,到农业发达地区、发达国家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只有引进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我省打造农产品品牌、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才能驶上快车道。

  服务业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近年来,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占三次产业的比重逐步提升。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是偏低,与发达省份相差更大,成为我省实现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一个短板。要看到,服务业与工业化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服务业的支撑,工业发展的质量和后劲都会受到影响。而工业的发展,也会带动服务业的迅速做大。

  已经到了引爆服务业的好时机

  现在,我省正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已经到了引爆服务业的好时机。可喜的是,近年我省旅游、金融、物流等服务业产业风生水起,已经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劲可鼓不可泄”。要一鼓作气、趁势发力,认真落实“服务业发展提速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现代服务业跃上新台阶。

  让红线真正成为高压线

  抓紧划定我省生态红线、水资源红线、耕地红线,及时研究制定守护红线的具体措施,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让红线真正成为高压线,谁都不敢越雷池半步。

  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

  各地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在招商引资、新上项目时,严把项目准入关,绝对不能把降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绝对不能把严重污染项目引进江西,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

  节约是缓解资源瓶颈约束的首要之策

  资源是弥足珍贵的财富,节约是缓解资源瓶颈约束的首要之策。我省资源能源利用总体水平较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绿色矿山比例很小,企业节能技术落后。要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实现各类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闯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新路

  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所谓“先行”,就是要抢占先机,闯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新路;所谓“示范”,就是走在前列,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我们要靠改革开路,从制度切入,形成科学管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实现绿色崛起提供有力保障。

  发展好经济是政绩 保护好生态也是政绩

  发展好经济是政绩,保护好生态也是政绩,决不让保护生态有功的地方吃亏,也决不让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地方讨巧。

  绿水青山是自然财富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如果自然资源被无限制透支,人类终将“体力不支”。因此,合理运用市场化手段,有利于强化“生态有价”的观念,遏制环境破坏,调动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对破坏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终身追责

  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把责任追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管等各个环节,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都要进行终身追责。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现在,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质量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甚至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绿色城镇建设要尊重自然格局

  绿色城镇化怎么抓?总的就是要树立绿色理念,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彰显风貌。要尊重自然格局,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把山、河、林、湖等生态元素融入城镇建设,使山水城融为一体,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绿色城镇化不仅要“讲面子”更要“重里子”

  绿色城镇化不仅要“讲面子”,更要“重里子”。要按照海绵城市的要求,坚持节约高效原则,提高供排水、防涝、供气、雨污管网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要大力发展低碳、便捷的交通体系。

  把广袤的农村大地建成诗意家园

  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行动,推进城乡绿色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新建住宅统一规划,加快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植树护绿,真正把广袤的农村大地建成诗意家园。

  生态福祉人人共享 生态建设人人参与、人人贡献

  生态福祉人人共享,生态建设也应该人人参与、人人贡献。要依托我省厚重的生态文化传统,大力发展绿色文化,创作一批优秀绿色题材作品,建设一批绿色展览馆、体验馆和文化创意基地,把绿色理念融入到工业、建筑、服装设计中。

  为江西长远发展打牢绿色根基

  绿色崛起是领导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们要始终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大力发扬实干兴赣优良作风,紧紧扭住重点任务不放松,力争每年干好几件事,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实效,为“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增添强大绿色动力,为江西长远发展打牢绿色根基。

  (本报记者刘勇、魏星整理)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
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对接会举行
  (记者游静 实习生李少如)6月29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