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抗战诗人苏永平

25.12.2015  14:00

  □邵明灿

  苏永平(1918—2012),上饶市铅山人,江西民进组织创始人之一,曾任民进中央直属江西支部副主任,民进江西省委筹委会委员、民进江西省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职。

  苏永平先生自少年时即酷爱诗词。1935年10月,在上饶中学念初二时,国文先生要同学们以《惜阴》为题作文。苏永平当即赋诗二首以应:“一、少壮年华难久留,蹉跎岁月愧吾俦。劝君莫徒伤老大,自弃韶光复孰尤?二、大禹流芳陶侃贤,一贤一圣垂千年。能如往哲珍分秒,何患才疏质不妍。”博得了师生的赞许。上世纪三十年代左联成立后,青年苏永平即结识了中共党员、左联老作家胡依凡和蒋天佐,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在报刊上撰写内容积极的诗歌杂文。抗日战争爆发后,苏先生出于民族义愤,爱国激情勃发,在当时闽赣一带出版的《前线日报》《东南日报》《正气日报》《福建日报》《江西民国日报》上发表了抗日新诗50余首,并于1947年在福建长汀结集出版了诗歌杂文集《美丽的明天》。这个集子中的抗战诗篇,洋溢着炽烈的爱国激情,似一把把投枪匕首刺向了日本强盗的心窝,为中华儿女的抗战胜利吹响了号角。

  诗人在《榴花》中写道:“紫红的榴花,多耀眼啊!是血?是火?聪明的,你可见过一朵朵的弹火,如闪电擦亮沙场的夜空?而我曾在一个个担架上,以颤动的手抚摸过战士衣襟上朵朵的鲜花。火与血,飞流在祖国!怕我们会忘记这个吗?紫红的榴花!”诗人捕捉到对敌激战中最具特色的意象“血”与“火”来进行描述,并将其喻为美丽的榴花,十分形象恰切。苏永平先生终生坎坷。全国解放后,多次遭遇极左路线的冲击和迫害,上世纪50年代甚至被诬捕入狱。由于这种历史的原因,他上世纪40年代出版的《美丽的明天》无法保存下来。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年近花甲的苏老先生深感欣逢盛世,才重挥妙笔,二十多年间创作了几百首内容新颖的诗词,后来结集出版了《绿叶集》。书出版后,苏先生分赠给昔日的好友。老人当年在长汀的弟子曹培基辗转从学长手里获得了一本《绿叶集》,即致函苏先生:“先生当年所著《美丽的明天》,学生迄今仍珍藏着。”对此,苏先生不禁喜出望外,即函请曹培基寄借此书给他,终于于1996年5月使《美丽的明天》得以再版。然而,因历经半个多世纪了,此书已破损严重,故再版时不得不缩减篇幅。据老人回忆,有些抗战诗文如《红日记忆》《大义桥之歌》《兵的今昔》《哀哉单相思——评日本驻美大使胡诌的“日美亲善之征”》等篇目,皆因散失或破损而未被编入。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