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编制城市规划 建设生态宜居江西

14.11.2014  14:19

  ●陈根荣

  生态宜居城,是秀美江西最直观的名片。回首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的城市设计主要是为工业化、为GDP服务的。调查显示,很多城市存在“重土地轻人口”“重地面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重建设轻管理”等四个“轻重”问题,而这也成为了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绊脚石”。

  有的城市对现有良好自然生态缺乏应有尊重,为了城市建设用地需要,不惜推山平地、填湖增池,又为了景观需要,堆山造景、挖湖蓄水,结果是城市的自然水域越来越“人工化”。“洋树”入侵、罗马柱、大草坪……导致城市面貌越来越“西洋化”。这严重背离了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原则,也导致城市特色逐渐丧失,“千城一面”现象普遍。尽管近几年大力治理,但离真正的宜居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建议:

  维护城市规划的法规性。关键是要形成一个“以市民需求为中心”的规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切忌“推倒重来、整齐划一”。城市规划制定时需十分谨慎,要提供多渠道让各方都积极参与,充分吸收各方代表人士的建议,规划一旦编制并审批好就应该具备其应有的法规性,各届政府按规划执行,而不是“张令李改”,一任爱好重新编制一个规划。

  提倡城市规划的生态性。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居住舒适为需要。特别要防止出现“重人工轻自然”“重形式轻实效”“重建设轻文化”等不良倾向。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应在强化城市生态绿地体系规划和科学合理安排绿化用地等方面下工夫。想方设法增加绿化用地,老城区绿地布局还要注重与城市历史文化相结合。城市中的水体、山体要尽可能保留,如城市中的湖塘,前些年陆陆续续都被填埋,成了道路、小区,但城市也由此失去了一个很好的防内涝“调蓄池”。河道的整治,全部用水泥封岸就是人为隔绝水与岸的过渡,破坏了沿岸湿地生态,阻碍了河水的自洁功能。大量建造立交桥并非好事,立交桥会阻挡风道,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可以多使用单行道来解决。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主要针对城市近郊的农业发展,除了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更要引导农民加大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培育和种植,增加对城市的供应。

  体现城市规划的文化性。文化不仅仅是古村古镇保护,建几个公共文化广场那么简单,应该尽快根据省情制定公共文化设施详细规划,形成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休闲文化设施等方便居民生活的网络结构。科学制定公共文化设施的分布标准,让公共文化设施摆脱象牙塔的身份,真正融入居民生活,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素养。

  贯彻城市规划的便捷性。城市的厕所设置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发达地区要求每隔200米左右就有公共厕所,设施一应俱全。现在的景观大道、中心道路找厕难、停车难,广大市民叫苦不迭。公共厕所应该设计在大道两侧,有明显的标志,方便行路人与开车人寻找并停车方便。现在城市许多小区设计完全摒除了公共厕所,导致装修工人、环卫工人、外来人员等非本小区居民只能就地解决,污染环境。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新建小区一定要有强制性标准建造公共的、环保的厕所。

  确立城市规划的民主性。当前宜居城市建设中忽视了城市的基层管理民主制度和市民参与的问题。各小区报批规划中的公共管理部分通常用做物业的办公室,原规划的小区会所往往改变功能,成了小区宾馆或饭店,有些原先设计的公共会所被物业租出收益,小区居民根本无法进出,导致小区居民的公共集会与交流缺少必要的场所,加剧了城市中空巢老人的孤独程度。建议房产管理部门与基层居委会双管齐下,建立动态的公共部位管理制度,强制规定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不能用于盈利性开发。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民革景德镇市委会主委)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