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编剧作家富豪榜不精准 编剧收入极寒酸

06.12.2013  19:16

  日前,“中国编剧作家富豪榜”公布,著名编剧高满堂、林和平、于正分别以3000万、2700万、2400万的编剧稿酬收入荣登前三甲。榜单的公布唤起外界对编剧这一相对“冷门”群体的关注。以2100万稿酬位列第六名的石钟山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这个数字不精确,只是一个估算值。编剧的收入在业内来说极为寒酸,在制作环境中堪称弱势群体。

 

   编剧生存环境不易,不同编剧待遇差异大

  对影视界而言,最缺的就是好剧本,但许多编剧的生存环境却不容乐观,版权纠纷还属少数,待遇差异大的问题在编剧界则很常见。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线编剧的要价较高,而刚刚入行或者不知名的编剧,一部戏可能也就几万元。而比起成名编剧作家,年轻编剧的上升道路尤为狭窄。

  近些年来,编剧圈关于剧本的纠纷也频频出现。如编剧谭岚曾在微博上直播她与国龙公司因剧本《家有双妻》署名权而引发的纠纷,《楚汉传奇》编剧汪海林也在网上晒出了被改得面目全非的剧本;编剧李亚玲终于打赢了《北京爱情故事》的著作权官司……大大小小的编剧们围观这些事件,都是心有戚戚焉,感叹编剧生存环境的不易。

  石钟山告诉记者,在影视剧创作的整个环节中,剧本的地位十分重要,编剧应该是影视作品的核心创作力量,但编剧的地位却与他们起到的作用不大相符,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编剧的收入在业内来说,也可谓“寒酸”。

  在回忆做编剧的幕后工作时,石钟山直言“辛苦”:“做这么多年编剧,被人误解,付出很大劳动拿不到稿酬,或者拿到一部分稿酬,有段时间伤心到不想和任何一家出品方合作,只想闭门写小说。”这种辛酸曾让石钟山萌生退意。

   行业或存“霸王条款”,变相拖欠稿酬

  而编剧行业里存在的一些“霸王条款”,更让编剧的待遇雪上加霜,比如剧本质量要达到投资方要求的标准为止、剧目不开拍不给编剧税后的酬金。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在业内看来,就是变相拖欠编剧稿酬。

  石钟山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表示,编剧在一个制作环境中堪称弱势群体,出品方可以随意找一个理由批评剧本创作的不好,马上便可终止合同,此时的编剧只能拿到之前所付的酬劳,并且剧本版权还控制在对方手里。“编剧们大多选择与‘靠谱’的出品方合作,是因为担心其单方面终止合作。”石钟山坦言。

  此外,不少编剧处于无单位、无保险、无保障的“三无”状态。“编剧在中国没有职业化,还处于作坊式,影视的资产权益体现不到编剧身上。”美国新闻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高群耀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

  对此,石钟山表示在编剧创作过程中,思想不被蹂躏是他的底线。他只按照自己喜欢的题材来创作,先写出小说,然后做剧本时可进行修改,弥补小说中留有的遗憾。“别人给题材让我来写,那肯定没法合作。

  有此一说

  数据不分析,榜单是儿戏

  最近曝出的所谓“2013编剧富豪榜”,给出的数据那是相当详尽啊,连当事人年龄性别等等都要一一列出。但这个事儿太“装字母”了。

  这不,众网友都看不下眼去了,纷纷发微博提出质疑,比如:什么人算是编剧作家,郭敬明算不算?这个收入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以5年为统计周期?凡此种种问题,不一而足。更多的专业人士则挺身而出,替发榜者分析数据,比如路金波发微博说前15位的所谓富豪平均年收入在100万到500万之间,其实只是当红明星的三十分之一左右。作家陆琪则发微博调侃说,编剧富豪榜的富豪们,差不多都四五十岁,说明编剧的钱是靠时间换来的。这真是应了那句话:数据不分析,纯粹是儿戏。

  很多吐槽这个榜单的都是业内人士,人家身在其中,多少还算是知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都有自己的依据。但是业外人士就完全是云里雾里不明所以了。我们不知道一个编剧为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都会做出哪些投入,我们不知道一个编剧的收入在影视投资中所占的比重究竟有多少,猛然间你告诉我一个码字工有好几百万的收入,这是要我们仇视编剧吗?其实我们根本没法去评价这些编剧究竟算不算是“富豪”,也无从了解他们的收入算不算是合理。不过我倒是很清楚地知道一点,策划和设计决定总体成本,好的编剧和好的导演合作,能够以小博大,拿到一个大票房或高收视率。

  所以说呢,搞这么个所谓的编剧富豪榜其实是挺不着调的,编剧的收入高也罢、低也罢,着实是没什么可议论的,咱现在的媒体也别老动不动就把眼睛死死盯在人家钱包上,那根本就不是本质问题。就算非要搞个统计,麻烦您也拿出点科学态度来分析分析吧。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高山族:高山族儿女有句心里话
微风徐徐,山雾袅袅,一路循着茶香,上饶之窗
仫佬族:以梦为马,绣出仫佬人的中国梦
广西罗城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