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缙云山首个农家乐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投用 可灌溉农田

08.04.2014  12:35

志愿者们在缙云山一农家乐内种植净水植物。记者 伊永军 摄

缙云山农家乐内建的生化池即将投入使用。记者 伊永军 摄

        华龙网4月2日17时42分讯(记者 伊永军)日前,随着一批净水植物的正式栽植,缙云山第一个农家乐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将正式投入使用。通过这个系统净化的污水,可以达到农田灌溉的水质标准,实现水资源的保护与重复利用。下一步,世界自然基金会还将在缙云山农家乐进行“人工湿地”项目的推广,让缙云山的农家乐达到“自我净化”,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农家乐院内种净水植物 使污水净化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都市人对自然乡村生活的体验和向往,农家乐的生意异常火爆,尤其是春夏季,踏青和避暑的需求,更是农家乐的旺季。但是,一直以来,农家乐的污水排放是一个困扰周边环境的难题。

        目前,缙云山内有35家农家乐,它们的污水大多都是经过简单的化粪池处理后就直接排放,对缙云山的生态造成一定影响。

        在得知“人工湿地”项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后,今年年初,位于缙云山后山的周二哥农家乐主动申请在自己的空地上修建人工湿地项目,作为试点。近日,西南大学创行团队和可口可乐公司的志愿者来到这家农家乐,为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栽植了芦苇、山姜、莎草、再力花等根系发达的植物。通过它们可以去除和吸收水中的毒素,进而催生出微生物附着在下面的小石块上,而水就可以通过这些微生物群和自然的化学反应过程得到净化了。

      对入选农家乐免费技术指导 还有资金支持

        据西南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副主任李清介绍说,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新模式,就是污水流经格栅池,部分固体垃圾和一些大颗粒的悬浮物被阻隔后,再流入调节池,然后用水泵将调节池中的污水提升至种满绿色植物的“人工湿地”进行过滤处理,污染物通过湿地中的植物吸附,达到污水变清水的效果,从出水口流出的污水就变得清澈洁净了。通过这个系统净化的污水,可以达到农田灌溉的水质标准,实现水资源的保护与重复利用。

        据悉,“人工湿地”项目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缙云山管理局、西南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等单位联合实施的生态保护和修护项目。对入选的农家乐,世界自然基金会除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外,还将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人工湿地”处理的污水可灌溉农田 农家乐变花园

        “以前我们缙云山农家乐的污水基本上都是直排的,或者是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散漏出去,到处流得都很臭,污染了环境。现在修了‘人工湿地’后,环境更好了,农家乐院子里面还变得像花园一样。”周二哥农家乐负责人龙杰说。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就像给农家乐安装了一个“生态肾”,让各个农家乐“自扫门前雪”,处理好自家的污水。下一步,世界自然基金会还将继续在缙云山选择其余农家乐进行“人工湿地”项目的推广,让缙云山农家乐实现“自我净化”,以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