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合:缺乏精神慰藉对“空巢老人”是伤害

03.03.2015  01:33

  春节长假刚过完没几天,南京秦淮警方就接到了不少老人发生意外的警情,更有甚者,两位老人居然不约而同选择了轻生。民警了解到,这些老人大多是空巢老人,随着假期结束,儿女们各奔东西,他们的意外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发生的。(3月2日 华商报)

  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更大的伤害。看了这个报道,笔者认为,空巢老人的精神孤独问题,是一个应该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关爱空巢老人需社会共同参与。

  “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现实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已经引起了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种解决老人健康服务和硬件设施建设也正在逐步增加,但“空巢老人”无人问津、无人照顾的现象仍屡屡见诸报端。

  其一,随着“空巢老人”的日益增多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尽快建立一个针对“空巢老人”的支持监护网络,加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一个社会、社区、家庭三者结合,更加人性化的新型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其二,要大力发展满足老人精神需求的文化服务产业,老年大学、赡养式的老人俱乐部、老年人联谊会,老年活动室、各种特色的老年人修炼、锻炼交流场所,提高老年人精神自慰和群体交流的水平,满足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其三,对于居家养老的老人,必须通过社区的老人精神赡养体系,尽可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譬如完善社区老人俱乐部、老人活动室、老年兴趣活动小组,建立社区的社会化邻里联系制度,引导年轻家庭与空巢老人家庭建立联系帮扶机制,可以通过子女付费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机制,探索多元化的为空巢老人送温暖的社会服务体系。通过社区、社会的温馨服务,加强引导,倡导儿女亲情关爱和身边照料,感动更多的子女尽孝。把“常回家看看”的法律真正落实到位。

  其四,完善公共政策体系,通过税收优惠、政府奖励的机制,鼓励更多的企业、企业家,捐助老人精神赡养的公益事业,促进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老人作更多的善事,提供更好的精神赡养服务。比如,开发的家庭自动化系统,对“空巢老人”实施远程监护。使用传感器记录老年人在浴室、厨房和卧室的活动,一方面儿女们通过个人电脑便可发现家中的异常状况;另一方面社区人员通过视频和电子监测器观察老人的状况,给予及时的帮助。

  其五,由政府安排一些贫困的大学生和“空巢老人”合住。大学生可以帮助老人做晚餐、清扫房间,陪老人看电视、聊天、散步、外出采购等,这样,既照顾了老人,又省下了宿舍的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