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血色故都,我们回家

26.08.2016  22:10
【网络媒体走转改】血色故都,我们回家 - 上饶之窗
来源: www.srzc.com

  血色故都,我们回家

■中国军网记者 郑文达

作为军报人,踏上瑞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其实,何止于我,所有参加此次重走长征路的媒体人都与这里有着深厚的渊源。心心念念地盼着,一个我从未到过的地方。

位于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处的邓小平卧室兼《红星报》编辑部。

(一)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纪伯伦《先知

瑞金城西沙洲坝,当年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穿过田埂,远远望见两栋白房子伫立于荷塘之畔。前面那栋就是总政旧址,屋前的水塘荷叶蔽日,池畔数株绿竹矗立,直指青天,将当年的红军总政旧址衬得如此苍凉萧瑟。这里早已不见昔日烽火连天的壮观,那种壮烈已在岁月的风霜中泯灭。我陡生一种莫可名状的激情和一丝战栗,仿佛重回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脚步也变得如此沉重,仿佛历史的脚步在这一刻由我带动!

步入屋内,一方天井,日月于中,四水归堂。正厅左右有两道耳房,邓小平卧室兼《红星报》编辑部就位于右手耳房第二间。门前的回廊苔痕斑斑,处处可见岁月的沧桑。我的心有一丝慌乱,又有一丝期待。屋内一床一几一凳,浸润着历史原色的手滚油印机,似乎还散发着《解放军报》前身最初的油墨芳香。

就在这里,时任主编的邓小平亲自撰文、亲手刻写《红星报》,平均5天出一期,共编写了70多期。长征途中,《红星报》更是成为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唯一喉舌。它写下的不止是新闻,更是号令,是历史。

从这里出发,与时代同行,继承《红星报》血脉的《解放军报》沿着先辈的足迹已经成长为拥有一张主报、七种子报子刊以及包括中国军网、国防部网、八一网络电视、军报记者微博微信、解放军报客户端等10余个网络和新媒体发布平台在内的中国最大的官方军事传媒集团。

凭栏窗外,虫鸣鸟啼,一问一答,昨天与今天在这里形成深刻地对照与互文。

当年的《红星报》,它是现在《解放军报》的前身。当年印刷《红星报》的手滚油印机。

从来没有哪一个城,会成为如此众多媒体的寻根之地。

新华社记者在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前微笑合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于红色中华新闻台斑驳电台前驻足聆听,中共中央政治局旧址处那块挂着“中共中央宣传部”红底黑字的牌匾,历史静谧中,我们与先辈在这里一前一后地抵达。血脉相连中,我们穿行在那些复活的灵魂里彩色行军。

瑞金,我们回家了!

媒体记者纷纷与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合影留念。邓小平卧室兼《红星报》编辑部内景。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