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网络诈骗陷阱 江西公安为网民“开处方”
核心提示
网上交友、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炒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其中日益暴露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群众日渐关注的重点。11月27日,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犯罪,深入开展了专项打击和清理整治行动。
近三年来,江西公安共开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伪基站”、打击黑客攻击破坏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30余次,侦办涉网违法犯罪案件2573起,抓获涉案嫌疑人5142名。正值网络安全周之际,省公安厅网安总队民警特意为网民传授防止网络诈骗的“秘诀”。
诈骗网站“一锅端” 涉案2000余万元
“鼠标一点,一天能赚几百元?”今年4月,家住黎川县的女子江某在网上看到到这则信息后,便被这家名叫“时时彩”的彩票网站灌下了“迷魂汤”。最初几番下注,江某赚了几百元,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按照网页提供的特别号码加注投入。几经“投资”,江某陆续拿出了20多年的积蓄共计18万元,直到这笔积蓄石沉大海,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接到报案后,黎川县公安局意识到,这是一种利用网络的新型诈骗行为,并推断受害人绝不仅江某一人。于是,该局成立专案组,抽调10名精干警力开展案件攻坚。
5月,黎川警方奔赴海南抓获曹某某、王某某等犯罪嫌疑人9名,捣毁作案窝点6个,当场缴获作案用电脑70余台、手机15余部、身份证9张、手机卡20余张、无线网卡5个、银行卡20余张、U盾及口令卡10余个。
经审查明,今年春节开始,嫌疑人通过聘请电脑专业技术人员购买软件及设备,在后台控制中奖数据,在QQ群中以中奖率高为诱饵,引诱网民到网站充值买彩票诈取钱财。据统计,此案涉及全国2000余名受害者,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元。
今年7月21日,全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的网民数量达到了6.3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
“在日常生活中,网络诈骗类型主要集中在QQ诈骗、冒充警务人员的诈骗、用钓鱼网站实施诈骗及最新出新的微信诈骗。”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副总队长叶文锋介绍说,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给群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同样带来了不容小觑的潜在危机。
据了解,微信诈骗是新近出现的一种网络诈骗手段,主要通过朋友圈代购付款后失联、微信点赞抽奖索要快递费、假装“高富帅”骗财骗色等形式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不少嫌疑人会通过‘摇一摇’等方式窃取用户本人的真实身份,再通过头像、账号来诈骗受害人的亲属、同事和同学,”叶文锋说,群众在利用微信交友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警惕之心,不要轻易独自赴约见面,莫让微信变“危信”。
全民网购狂欢 当心掉网购陷阱
今年“双十一”,淘宝天猫创造了571亿元的最高单日交易记录。根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数据显示,自今年11月11日零时至24时,全天共截获新增钓鱼网站6102家,其中假冒淘宝网站3288个,占到全天截获新增钓鱼网站总数的53.9%。360手机卫士等产品共为全国用户拦截钓鱼网站攻击1.97亿次,相当于日均拦截量的2.05倍。
“目前,网购钓鱼网站主要包括假淘宝、假药网站、网游交易欺诈、手机充值欺诈、假冒网上银行等手段。”民警介绍,在“双十一”过后,群众须警惕以下三类网络诈骗行为:
一类是退款诈骗,嫌疑人通过相关渠道获取受害人网购信息,利用受害者付款后等待收货的时间冒充卖家,通过电话联系到受害人,以支付系统等说辞引诱受害人进行退款操作。随后,嫌疑人将发送钓鱼链接,一旦点开,网页会逐步引导受害人输入支付宝账号、密码等,从而盗刷用户支付宝和银行卡。
再者,二手数码产品交易也是网购极易遭受木马攻击的“重灾区”,由于买家通常会主动要求卖家发送实物照片,当黑客伪装成实物照片的木马发送给受害者时,往往容易“中招”。
此外,“在‘双十一’之后的半个月至1个月时间里,中奖诈骗短信将会呈现持续高发的态势。”民警说,如果群众接到类似的信息,应及时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进行咨询或确认,切忌直接拨打短信中提供的电话,也不要轻易点开短信中任何网址链接。
●网警支招
积极预防扎牢安全防范“篱笆”
如今,网络已经逐渐深入群众的生活和工作,而近年来由此引发的网络诈骗案日渐增多,网络购物诈骗、中奖诈骗、电话诈骗等案高发,江西省公安厅网安总队提醒广大市民:提高警惕,做好防范。
中奖诈骗
犯罪嫌疑人以各种“年会”、“公司几周年庆典”、“特殊会员”等方式,想方设法让人相信自己是中奖的“幸运者”,或者以免费送礼物,交个人所得税等理由,拨打受害人电话或发送短信。
预防:控制自己的贪念,不要相信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增强防范意识。
电话或短信诈骗
犯罪嫌疑人总是冒称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通过网络拨号软件设置相应公、检、法机关的电话拨打你的电话,谎称受害人涉嫌某类案件,通常是洗钱、赌博、诈骗等类型的案件,声称受害人账号不安全,需要转账。
预防:谨记不要转款,不要拨打骗子打来的电话,应拨打当地公检法等相应机关的业务电话咨询或者亲自前往咨询。
QQ诈骗
该类案件往往为团伙作案,在盗取QQ号和密码后,嫌疑人则与QQ中的好友聊天,谎称其遇到某特殊情况,急需用钱,让受害人汇款。
预防: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进行视频;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发来的文件;不要访问陌生人让你去访问的网页,如:QQ空间、博客、微博等,往往这些文件和网页上捆绑木马。即使陌生人主动发来,也不要接受或双击;有好友通过视频和你聊天并向你借钱,不要急着汇钱,你先和该好友通过电话联系,确认是否是其本人登录QQ号码,是否是其本人在向你借钱;通过前三步确认是诈骗行为时,及时对自己的电脑重做系统(这样可以清除木马),并全面杀毒,通过QQ密码保护领回QQ,及时更改密码。
购物诈骗
这类案件有多种存在形式,有的是通过“钓鱼网站”诈骗,即犯罪嫌疑人伪造和正规网站一样的页面让你访问;有的是点对点的买卖交易,不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有的给受害人提供超长链接,一旦点击完成时,支付宝中的资金也被人转走了。
预防:避免点对点的购物;仔细辨认网页地址栏的网址字符串,防止被假地址欺骗;及时升级电脑杀毒软件和完善购物环境的插件安装;不要点击网上的超长购物链接。
微信诈骗
“微信”已成为一种新型的通信工具,更被很多年轻人视为“交友利器”。同时,不法分子利也用它搭讪附近陌生人,从中寻找作案对象,伺机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近来,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实施诈骗、强奸等违法活动的案件频发。
预防:用“微信”工具交友时,一定要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千万不要在“微信”上聊几天就急着见面,更不要单身赴约。
◎文/刘波 新法制报记者王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