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禁上广播电视应 专家网友看法不一引热议

09.12.2014  02:44

  原标题:网络语禁上广播电视应 专家网友看法不一引热议

  禁播网络语应该把握好度

  在拥护广电总局规定的声音之外,也有人质疑:作为时代的产物,网络用语是否也是一种语言发展的现象呢?这样限制它是否小题大做?

  有网友认为,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网民也可以对成语的产生做出贡献,这些网络用语是属于我们时代的成语。

  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张艺馨同学是一位十分关注网络流行趋势的“90后”,她觉得有些流行语言确实简化了人们的表达或者更加准确地表达了某种情感。她还举例说,在美国每年也会由网络生出许多新词,当这个词语流行到一定的程度,并且被一定数量的人们所接受时,就会被添加到词典当中,把它们视为产生的新词语。英语中每年都有新词。杨虹艳同学则建议,应根据具体的节目形式与内容需求进行标准设定,在一些大众娱乐节目中,网络用语应该被允许使用。

  这些观点与厦门大学中文系主任、厦门市语言学会会长李无未教授不谋而合。李无未教授认为,语言文字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不是刻板的,而是灵活的、更新的,广电总局应该规范主流媒体和节目,如央视、各地方台新闻节目等,而对于娱乐节目则应该放宽标准,不应该这么严格苛刻,那并不利于语言的创新,也会压制网民的创造力。

  杨宏也认同流行语有它积极的作用,比如体现出语言的鲜活与亲切,表达情意更为直接和幽默等。加之流行语属于一般词汇,本就具有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社会生活、更新变化快等特点,通过时间的积淀,这些网络语言自然会出现优胜劣汰的结果。

  的确,受众数量众多的广播电视节目理应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方面做出表率,但是,网络用语作为新鲜和时尚元素出现在一些本身具有娱乐性质的节目中也未尝不可。对于广电总局这个新规定,可能争议仍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