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怎能出口成“脏”

17.08.2015  13:19

  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国记协联合举办的“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专题座谈会14日在京召开。中国记协、首都互联网协会在座谈会上发布《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倡议书》,号召新闻媒体和网站负起主体责任,净化语言传播环境。(中国网8月16日)

  在这个人人都是自煤体的时代,网络的力量何其巨大,前不久,人民网公布网络低俗用语:尼玛屌丝你妹等居首。这些日常生活中难以启齿的词语在网络中无声流转,直至成为网民的口头禅,真可谓是出口成“”,“”不离口,但却被视作时尚和流行的表现。网络低俗语言违反语言规范,污染社会环境,损害公序良俗,误导广大受众,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整治网络语言低俗之风、遏制网络低俗语言蔓延刻不容缓。

  令人欣慰的是,从取缔非法网站,到低俗网络歌曲下架,再到倡导网络文明用语,我们看到了政府净化网络空间的决心。笔者以为:让文明成为网络用语主流,全社会都责无旁贷。

  让文明成为网络用语主流,要求政府部门对网络进行综合治理。对网站的监管上,要整合多部门力量,在管理手段上,要采用正面宣传与技术隔离等多种手段,让不文明网络语言半路夭折。

  让文明成为网络用语主流,要求公职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员做好示范带头。正如《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倡议书》所言:要增强责任意识,底线意识、导向意识、阵地意识四种意识,自觉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在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形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让文明成为网络用语主流,要求提高网民素质。不断提高网民媒体素养,让网民认识到自己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责任,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网络上形成一股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