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网络谣言,培养文明守法上网习惯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谣言仍然时不时出现在网上。比如,某快餐品牌使用六翅怪鸡、某品牌的副食使用地沟油、某品牌饮料中含有肉毒杆菌、某山泉水源被污染、喝奶茶致癌……因为坏事本身具有比好事更快的传播效应,这给一些地区、一些单位和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样的谣言能够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以及一些网络论坛上广泛传播,炮制此谣言者难以撇清利益瓜葛。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通过“恶事传千里”的传播效应,通过谣言的制造与传播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规避这些网络谣言,离不开“中国好网民”的共同努力。而关键就是必须要做到“四有”标准,即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笔者认为,“四有”之中,文明的网络素养和守法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适用于规避谣言的两个原则。
首先,广大网友要培养文明的上网习惯,要提升自己的网络素养。要对于一些信息具备起码的辨别能力,对于一些在自媒体上疯传的事件和言论,首先要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在网络社会里,我们不必相信“有图有真相”,而要认定“有图未必就有真相”,比如看到六翅怪鸡,要首先想问有没有经过PS这样的问题。同时,我们要对一些利用个人情怀来实现点击量大增的言论比如“是中国人就转”、“不转不是中国人”以及“支持拐卖孩子判死刑”等保持足够的警戒——别轻易被道德绑架。具体来说,就是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迷恋任何大V。
其次,要做守法的网民。众所周知,近几年以来,各有关部门正在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互联网的安全生态,对一些越界的并对他人构成了利益中伤的谣言制造者与传播者进行有力的打击。早在201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厘清了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标尺。
我国网民总数早已超过6.4亿,移动网络用户也超过了5亿。开创网络的美好空间,共同维护整个网络的安全和文明,是每一位网友的责任和义务。当我们每一位网民都提高自身素质了,都文明且守法上网了,网络谣言也才会失去其存在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