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网络造谣传谣 还需更完善的法律

29.01.2015  13:41

  本报南昌讯 信息日报记者罗捷报道:1月26日,“利用互联网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违法犯罪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公安机关、司法部门专家、高校学者与安利等企业代表出席了研讨会,就打击网络谣言的法制建设、行政监管、企业应对等问题进行探讨。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爆发,网络谣言大量涌现。这些谣言多集中在知名企业,如手机丢了任何人都能盗空支付宝账户、安利蛋白粉使用转基因大豆等谣言,至今仍在社交媒体上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明祥教授表示,大量网络谣言在社交媒体平台泛滥流传,误导公众视听,严重干扰了企业正常经营。近来,政府部门、企业都纷纷加入到反谣队伍中来。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李奋飞副教授认为,应为权利人找到一条有效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腾讯等服务商,对屡次造谣、传谣公众号的监管应该更快更有效。与会政府部门专家也提出,加强公众账号的监管,已成为网络谣言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参会企业代表、安利(中国)公共事务总经理翟明翯介绍,作为知名企业,安利的谣言也被一些运营号大肆转发。近来安利使用向微信投诉、起诉传谣微信公众号、与自媒体沟通、通过各种途径积极辟谣等渠道和手段,在企业反击谣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时延安教授指出,《刑法》中有关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规定以及司法适用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相信未来将会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适用。有关部门专家表示,企业还可以多角度、多层面采取司法救济,同时呼吁政府加紧完善相关互联网违法行为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