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网评:别让“自我存在感”绑架了“行善”

18.07.2014  18:26

  有人说他是“首善”,是有良心的企业家;有人说他作秀,是哗众取宠的“暴力慈善”。陈光标大概是中国最有争议的公众人物之一,因为他的高调行善和“寻找存在感”,让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搜索自己十几次,称知名度连续5年第1。

  在中国,陈光标因其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挥金捐赠而出名,因在一堆堆钱堆旁边拍照而出名,因身穿的绿色西装而出名,因销售“新鲜空气罐头”而出名,因砸外国车表爱国而出名,因吃剩饭响应“光盘”行动而出名。但他还希望自己的美名传播到中国境外。

  于是,2014年伊始,陈光标便在《环球时报》上发表了一则很有气势的社论,称打算收购《纽约时报》。陈光标说,他收购《纽约时报》的行为就好比登月的宇宙飞船起航,他说他想要“重建《纽约时报》的信誉度和影响力”。

  陈光标要收购《纽约时报》,一时间,他的名气“享誉中外”,但似乎这远远不够满足他的胃口。日前,热衷慈善的陈光标又有了新的壮举,他在纽约日报上做了大幅的广告,邀请美国的流浪汉吃免费的午餐,而且还给每个人派发300美元现金。

  对于这件事的发展,路人皆知。先是被美国流浪汉“鄙视”,后被曝“发钱”一事作假,最后还被一位假联合国工作人员忽悠,颁发了一张自制的“世界首善”证书,成落到“被卖了还帮人数钱”的下场。

  从“中国慈善企业家”到“中国首善”,再到“世界首善”,陈光标一路走来,犹如一个“小丑”哗众取宠,总会不定期的给人上演一场闹剧。而陈光标本人,也似乎热衷在这种“自我催化”的世界中,就如7月17日央媒报道所说,他每天搜索自己十几次,称知名度连续5年第1。

  陈光标大概是中国最有争议的公众人物之一,然而紧跟他步伐的,还有“安徽首善”、“最美中国人”、“最美80后”、“中国好人”的安徽“雷锋”张艺冬。

  张艺冬是安徽一位知名的公益小伙,30岁出头的他在安徽媒体圈、互联网上都有“一席之地”。和陈光标一样,他也是一位典型的“舍我其谁”代表,在舆论声中一路走来,饱受争议,但又“越挫越勇”。

  第一次被网友质疑“作秀”是在2012年底,张艺冬在北京见到他心中的偶像,被誉为“当代雷锋”的十八大代表、中央候补委员的郭明义,两人见面后,张艺冬紧紧抱着郭明义热泪盈库,哽咽不止,时间长达半小时。一时间,张艺冬的“失声痛哭”引来网络质疑。

  2013年4月份,张艺冬还专程去了辽宁鞍山,接受鞍钢郭明义的授旗,成为“郭明义爱心团队安徽分队”的队长。与此同时,他称郭明义给他题词“安徽首善”,他在微博上写道:“除了我之外,安徽还能有其他人争得‘首善’吗?这个我可不谦虚地说,在安徽我的善是无人能敌的。不服就来和我比比。”这种“舍我其谁”又引来争议,有人褒扬,也有人说:“希望你不要拿着首善作秀”。

  今年初,张艺冬在微博发出一条标题为: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者等于“犯罪”的博文,不想引火上身,很多人质疑张艺冬本身就是同性恋,迫于舆论压力,张艺冬在微博中表示,自己想要通过整容来“改头换面”,成为“中国最美公益人”来挽回形象。

  今年2月20日,张艺冬在安徽合肥某医院接受了微整形注射手术,将自己整容变成“雷锋脸”,他称以此来怀念雷锋,向偶像致敬。对于整容效果,他表示很满意,并特意拍摄了一套模仿雷锋同志的写真,将照片发到网上,供网友欣赏。他还在自己的微博中说,下一步他将回到家乡,向公安部门递交申请,把名字也改成雷锋,“以后大家请叫我雷锋,或者喊我雷哥”。

  对于张艺冬如此“戏剧化”的“变脸”,有人给予赞许,但更多的是网友纷纷认为其在炒作、在“作秀”。对此,张艺冬个人还通过微博群发私信给粉丝,希望大家能关注他“变脸”一事,并给予支持。

  7月17日,张艺冬和陈光标又“走到了一起”。张艺冬在微博写道:今年初,护照下来了,准备出国,标哥为我颁发学习雷锋创新奖,并且赞助我去韩国继续整容,为了完成我的雷锋梦,标哥说愿意赞助1000万,直到整容成雷锋的样子为止。有想和雷哥我一起去韩国的嘛?只要你也整容雷锋,我愿意分一半赞助费给你。

  为了吸引更多人关注此事,张艺冬还在不少大V微博中拉人气:博友您好,请你关注,转评下我第一个博文,陈光标为我颁发学习雷锋创新奖,并赞助我1000万去韩国继续整容雷锋,对此您是否支持我继续整容??对于张艺冬的此行为,有不少网友毫不客气的表示:一个疯子不够热闹,再来一个神经病。

  对此,笔者认为,无论是陈光标还是张艺冬,首先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所行的善给予肯定,并对他们在慈善事业上所作的努力和付出给予支持和掌声。但,行善不是表演,更不需要表演。我们支持高调的行善,但过于哗众取宠的自我宣传,和大尺度的寻找自我存在感,只会让人厌恶及反感。

  人,都有一个共性,长期面对自己本身就带有歧义的事物时,总有一天会变得厌烦。当年,我们对于陈光标式的“荒诞”慈善表示赞许,对于张艺冬式的自我宣传予以接受,而如今,随着这种荒诞越来越荒诞,这种宣传越来越自我,给人留下的感受只有越来越反感。

  当“首善”变成了“小丑”,当行善变成了作秀,那种原本聚集起来的正能量,只会一点点的遗漏,剩下的只有失望和嘲讽。所以,请“首善”放下那些“匮乏的自我存在感”,行善不需要什么手段,一切原本可以很简单。(胡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