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平昌做客齐鲁网谈人才:济宁“一号工程”筑起人才高地
[提要]今天上午,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做客齐鲁网大型视频系列访谈栏目《一把手谈第一资源》。解读济宁推动人才工作的理念和思路,并就人才方面的热点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探讨。
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做客齐鲁网《一把手谈第一资源》栏目(摄影记者 孙长征)
马平昌做客齐鲁网大型视频系列访谈栏目《一把手谈第一资源》谈济宁人才工作(摄影记者 孙长征)
齐鲁网6月25日济南讯(记者 郑保军 王鹏)今天上午,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做客齐鲁网大型视频系列访谈栏目《一把手谈第一资源》。解读济宁推动人才工作的理念和思路,并就人才方面的热点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探讨。
人才工作优先抓 人才培养引进舍得投入
“转型靠什么?最根本的还是靠人才,没有人才的支撑,转型就转不快甚至转不动。”马平昌指出,人才是济宁转型发展的根本,基于这种认识,济宁将人才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亲自抓,人才工作优先抓,优先研究、优先安排、优先落实,在人才培养引进上舍得投入。
近些年来,济宁立足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主要抓了两项人才工程。一是海外人才引进“511”计划。到目前已组织实施了3批评选,确定人选50名,其中有5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1人入选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市财政兑现创新创业扶持资金2930万元。二是国内人才集聚“百千万”工程。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为企业引进“百位”博士、“千位”硕士、“万位”技师。为此,济宁开展了“孔孟文化圣地、创新创业之城——山东济宁”走进高校人才招聘系列活动,连续3年组织用人单位到北京、沈阳、西安、武汉等高校集中地延揽人才。2012年以来,累计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4445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构建科学人才政策体系 建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
党管人才是抓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近年来,在落实党管人才上,济宁主要突出了“四抓”:抓政策制定,从制度层面搞好“顶层设计”,构建一套科学管用的引人才、育人才、用人才的政策体系;抓高端引进,重点引进领军研发人才、领办项目人才和领头创业人才三类人才;抓服务保障,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建立为人才服务的“绿色通道”;抓考核考评,建立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和考评考核制度,增强各级党委抓人才工作的责任感。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济宁发展建设中来,济宁市在硬件建设上做足了文章。马平昌介绍说,济宁已有国家级研发平台22个、省级16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135万平方米。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已经吸引了包括10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在内的14个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入驻,还被科技部评为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对引进的创新型创业人才,最高可给予5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对有特别重大开发前景的项目,实行个案专项扶持,扶持力度更大。对所有入选国家、省人才项目的创新创业人才,还实行一部电话、一个窗口、一名专员、一个小组、一位领导、一项制度“六个一”服务模式。对高端创新创业团队,优先安排使用政府公共研发平台,其核心成员可免费入住专家公寓。
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满足外来人才需要
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是吸引各类人才的重要前提。在回答留美博士汤斌关于海外人才子女教育问题时,马平昌表示,这几年,来济宁的国际人才越来越多,为适应这方面的需要,专门建了一所高标准的孔子国际学校,为海外人才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目前,这所学校委托苏州外国语学校管理,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15年一贯制,实行双轨制教学。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海外人才尽管放心。
安居才能乐业。马平昌在线回答了网友关于济宁人才公寓情况的问题时表示,为使来济宁的人才能住得下、住得好,2012年济宁市在济宁高新区启动了第一批人才公寓建设,去年在全市推开,计划5年建成10000套。目前已建成2000套,还有3000套正在建设,有效满足了外来人才的住房需求。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人才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大,有人称大学毕业生为“包袱”,但在马平昌看来,大学毕业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济宁市非常重视这笔“财富”、用好这笔“财富”。为最大限度地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济宁建立了高校毕业生信息库,实行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就业需求和就业意向。针对不同行业的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术培训,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出台了岗位开发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就业见习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有效调动了企业吸纳就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