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坤: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迫在眉睫

14.05.2015  11:20

  记者从5月12日召开的全省农业科教系统培训班上获悉,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已实现了从培训到培育、办班到育人、过程考核到绩效考核的全面转型。截至目前,全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2万人,新型职业农民正逐步成为日益壮大的农业经营主体“主力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5月13日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谁都知道,中国不仅是个农业大国,而且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农民出外打工自谋职业,传统农业受到冲击,旧的农业种植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迫在眉睫。

  为有效破解“谁来种地”的问题,为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据笔者了解,从2012年开始,国家农业部就在在全国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各省市结合本地实际,自编培训教材,积极试点,全面展开,整体推进,已取得初步成效。其中江西省这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不仅从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方面,积极探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途径,而且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为广大农村培养了大批懂农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实用人才。

  江西省还有一点值得全国各地借鉴,他们为适应现代农业高速发展,把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回乡务农创业的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等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并且选择适宜本省发展的水稻、生猪、蔬菜、脐橙、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分批培养,分期培训,分项认定,助其成才,从而真正让这些重点培养对象成为日益壮大的农业经营主体“主力军”,在广阔的天地中奋发有为,一展身手。

  笔者认为,如果全国各地都像江西省一样,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当着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而且抓出特色,抓出成效,那就再也不用担心土地荒芜、明天“谁来种地”和当前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都来积极推进土地个体种植向集约化转型,“单枪匹马”向规模化转型,承包农户向种养殖大户转型,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体,积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带动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