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坤:有一种精神叫坚守希望

14.07.2015  12:38

  每天清晨和傍晚,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右腿残疾的颜石生拄着拐杖,来往于家里和教学点之间的乡村小道之上,寒来暑往,从青丝走到白发。从1977年走上宜丰县车上林场小水村教学点的三尺讲台,今年62岁的颜石生已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奉献了38年。今年1月,他入选宜丰县第二届善德人物“十佳好人”。(7月12日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一个身残志坚、满头白发的山村代课教师颜石生,坚守小水村教学点38年,所以人们都说,他是“吃了亏的”,入选宜丰县“十佳好人”,完全是理所当然。

  这个小水村教学点地处大山深处,每学期有近20个一二年级的孩子在此就读。教学点是复式班,颜石生既是教学点长,又是教师,还是孩子们的生活保姆。每周要上30多节课,教学、做饭、批改作业、备课、钻研教材,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

  谁都知道,这些大山深处的教学点,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外地老师不愿去,本地公办老师不愿来,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就先后出现了像颜石生这样一批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代课教师,他们常年累月坚守在山村、坚守在三尺讲台上,为培养和教育大山的孩子成人成才做出了无私奉献。就拿颜石生老师来说吧,他确实整天“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旋转着山区的希望,旋转着山区的美好未来。

  颜石生老师现在已超过退休年龄,辛苦工作了38年,没有转为国家公办教师不说,就连正式民办教师编制都不是。尽管薪水低微、家庭困难、转正受挫,但他没有打过退堂鼓,而是一心扑在山区基础教育事业上,以老骥伏枥之志,不懈耕耘在农村教育的天地里。他呕心沥血,开化着山区文明;伏案秉烛,照亮了冥冥心野;以灵犀之心锥,精雕细刻着童之心、民之情、国之魂、未来之美好。

  笔者爱赞美教师,更爱赞美像颜石生这样的代课教师,他们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走过风雨几十年,是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里,倾注了最无私的奉献;是他们用自己瘦弱的脊梁支撑起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厦。因此,对于这群平凡而高尚的好人啊,我们不该忘记他们,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有一种爱,因为坚守而可贵;有一种情,因为奉献而温暖;有一种精神,因为平凡而崇高。正是颜石生老师这种平凡的坚守、无私的奉献,从而升华为一种神圣、崇高和伟大的精神。所以笔者相信,有这种平凡而崇高精神的激励,一定会鼓舞着更多的后者来托起山区基础教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