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新婚遭遇尴尬事:妻子前夫“死而复生”

16.06.2014  14:29

  核心提示:罗荣桓与林月琴结婚几天后,罗荣桓便奉命上了前线。恰在这时,据传早已在战斗中牺牲了的林月琴的前夫,九死一生后回到了延安。消息传来,林月琴陷入尴尬,毛泽东亦震惊不已,这不仅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纠葛,而且事关政治大局。

  罗荣桓,共和国开国元帅。1902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为了共和国的建立,他出生入死,功勋卓著,其与夫人林月琴的爱情故事也颇具传奇色彩,被人传诵。林月琴,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1935年1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5月与罗荣桓结婚。

  一

  1937年1月,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迁至延安,罗荣桓也随党中央来到延安,就任后方政治部主任。这年春节,罗荣桓的战友许建国与在延安党校学习的刘桂兰喜结良缘。婚后的一天,许建国与刘桂兰闲谈时谈起了罗荣桓,说罗荣桓已经是35岁的人,还是个单身汉,自己作为他的老战友、老部下,应该帮他一把。刘桂兰知道罗荣桓为人正直、忠厚,深受同志们的尊敬和爱戴,她首先考虑到自己在党校的同学---在长征中当过妇女工兵营营长的林月琴。他俩商量后就跑到罗荣桓那儿提亲。罗荣桓同意可以相互了解一下。许刘二人考虑到女同志脸皮薄,还是先不向林月琴挑明为好。于是,四月的一个星期天,刘桂兰邀请林月琴到家里做客,罗荣桓则由组织部的冯文彬陪着一块儿去。

  林月琴一进刘桂兰的家门,就见满屋子都是人。其中最活跃的是冯文彬,他主动地同林月琴搭话,询问她的家庭情况、个人经历、脾气爱好等等。林月琴认为他是组织部的,便大方地一一做了回答。不过,最令林月琴注意的是一位戴眼镜的30多岁的同志,席间他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笑眯眯地倾听着他们的谈话。以后,林月琴每次去刘桂兰家,都能见到那位戴眼镜的同志。后来,林月琴终于知道,他就是后方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是一个出生于封建望族,却跟随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并经过井冈山斗争的严酷考验的大学生,林月琴的心中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一段时间后,大家觉得两人进一步深入交往的条件已经具备了,许建国、刘桂兰、冯文彬等便纷纷退至幕后,罗荣桓和林月琴的自由恋爱正式开始了。

  二

  说来也怪,原先并不打算考虑个人婚姻问题的罗荣桓,自从与林月琴相见几次之后,发现自己竟喜欢上了这个姑娘!

  当时,党校的所在地是延安小卞沟边的一所教堂,与红军后方政治部隔着一条延河。平时,延河河身不过10米宽,可以徒步蹚过,可一进入春季,冰雪融化,延河涨水,就不能徒步涉越了,延河成了罗荣桓和林月琴见面的天然障碍。有些人开玩笑,把延河说成是银河,把罗荣桓和林月琴说成是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相会靠的是鹊桥,可延河上不仅没有鹊桥,连木桥也没有,罗荣桓和林月琴靠什么相会呢?还是战友们有办法,二十五军六团政委王平挑了两匹白马托人送给罗荣桓,罗荣桓将一匹马送了人,自己留了一匹。从此,罗荣桓吃罢晚饭,就骑马去会林月琴。每当警卫员、马夫想跟着去的时候,罗荣桓就会笑嘻嘻在他们耳边叮嘱几句,把他们支回去。有人晚饭后找不到罗荣桓,就问警卫员:“罗主任呢?”警卫员总是笑着回答:“练骑马去了。”不知情的人对此感到很纳闷:罗主任是从井冈山上下来的,难道还不会骑马吗?对这个问题知道最清楚的自然是林月琴了,她只要看到一匹白马过了河,便悄悄地走出校门。党校外面的小树林里,宝塔山下,延河岸边,时时闪动着罗荣桓和林月琴的身影。他们或徜徉在林间的小道上,或坐在河畔的土堆上,轻声地说话。这对都很文静的青年男女,以无拘无束的交谈,在双方心里架设了互相了解的桥梁,感情从同志间的情谊渐渐向爱情升华。

  三

  罗荣桓和林月琴彼此都不是初婚,但他们在婚姻问题上坦诚相见。

  罗荣桓生长的地方---南湾,是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衡山县的一个小村镇,这里风景秀丽,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是,罗荣桓的少年时代远非美好,尤其是婚姻问题更是如此,就在他17岁那年春节来临的时候,父亲罗国理决定乘着过年的机会,为罗荣桓办理婚事。女方名叫颜月娥,比他大两岁,知书识礼。那双三寸金莲,烙下了封建社会迫害妇女的印记。这场婚事对于罗国理来说是大喜事,可对于罗荣桓来说,却完全不是。他于两年前离开了偏僻闭塞的南湾,乘轮船顺湘江北去,来到长沙协均中学读书。这所中学是新式的学校,当时被称为“洋学堂”。罗荣桓在此受到民主、自由思想的熏陶。当父亲正式通知他务必要和颜月娥结婚时,他执意反对这场包办婚姻。但是,罗国理根本没有任何商量、妥协的余地。罗荣桓如若违抗父命,只有同家庭决裂,而年仅17岁的他还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他求学的费用还要家中提供,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违心地做了“新郎”。 按照民间习俗,结婚三天新郎要陪新娘回门到老丈人家。罗荣桓就在半路上告别了颜月娥。他一面拭泪,一面告诉她:“我走了。我也知道,这样做对不住你,可我实在没有别的法子。宽恕我吧,宽恕我吧……” 从此,罗荣桓离开了结婚3天的新娘,义无反顾地返回长沙继续读书。只是寒暑假为了领取下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才回家。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以后,他坚定地离开家乡,献身革命。

  林月琴的前夫是她的顶头上司、一位从四川参加红军的工人。两人在长征路上相识、结婚。长征结束后,林月琴去延安读中央党校,丈夫同2.1万名西路军将士一道强渡黄河,踏上了孤军奋战的艰苦历程。一天,他们的媒人康克清大姐来告诉林月琴:“西路军喋血河西走廊,已陷于敌人重围之中,现在与党中央联系中断。你要镇定,一定要控制自己,要有耐心。”林月琴听到这个消息,心头为之一惊!她惊恐,她不安,她害怕。她深恐西路军继续失利,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然而,她很快就平静下来。她相信康克清大姐的话,她也相信西路军一定能摆脱危险,她期待着沉默的电台再像百灵鸟一般唱起来,报告部队转危为安的消息。许是上帝不予安排,她期待着的这一天始终没有到来。相反,不久有了确切的消息:西路军两万多人几乎全军覆灭。她丈夫的鲜血倘若没有洒在祁连山麓、戈壁滩上,也会不可避免地被俘惨遭杀害。林月琴闻讯神情木然,绝望的情绪好像翻腾的波涛。她全力控制着自己,努力学习,她要把永远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

  面对各自的过去,罗荣桓和林月琴在相处的过程中,没有丝毫的隐瞒,而是坦诚面对。对对方不幸过去的了解,反而使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四

  阳光明媚的五月中旬,延河两岸一片葱绿,高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山丹丹也怒放花朵。罗荣桓的婚事报经中央同意,定于5月16日举办。

  办喜事是人生大事。在林月琴看来,条件再不好,也得认真准备一下,她把罗荣桓的旧狗皮褥子翻晒好,又将毯子用碱水洗干净。窑洞内搭设了一张双人木床,加上从老乡家借来的一套老式桌椅,新房就算布置好了。远在西安的罗荣桓的井冈山时期的一个老战友,得到消息后托人捎来一袋子面粉,罗荣桓请几个炊事班战士全部擀成面条,作为招待客人的主食。罗荣桓和林月琴打算把为他们搭过“鹊桥”的同志都请来热闹热闹。

  下午5点多钟,后方政治部的同志从干事到警卫员、马夫都来了,加上十几个客人,大家在一起吃着罗荣桓、林月琴的喜面。尽管面条里油很少,只放了点白菜、萝卜,大家仍然吃得津津有味,还闹着要新郎新娘共吃一口面,气氛非常热烈。

  五

  罗荣桓与林月琴结婚几天后,罗荣桓便奉命上了前线。恰在这时,据传早已在战斗中牺牲了的林月琴的前夫,九死一生后回到了延安。

  消息传来,林月琴陷入尴尬,毛泽东亦震惊不已,这不仅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纠葛,而且事关政治大局。毛泽东早就知道张国焘野心很大,妄图另立中央。西路军失败后,才使他不得已回到延安。此事若处理不好,闹出矛盾,又会造成一、四两个方面军的不团结,不利于抗日救国大业。

  毛泽东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把当事人林月琴叫来。林月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毛泽东的住处走去。毛泽东见她来了,客气地让她进来坐,又为她倒茶,亲切地说:“月琴同志,你们新婚不久,我就把荣桓派去前线,战事紧张,没得办法哦。你不会怨我吧?

  几句贴心的话,暖了林月琴的心。她噙着泪花,激动地说:“主席,我哪能怨你呢!抗战是全民族的大事,怎能顾儿女私情?

  毛泽东连连点头,点燃一支烟后,突然脸上的笑容没有了,问:“你前夫已回延安了,你准备和他和好吗?不过这是你的事,中央让你自己拿主意。”毛泽东温和地望着林月琴,又十分恳切地说:“你的态度就是我的态度。”毛泽东说,“我批准你去见见他,罗荣桓有意见我来解释。你同他商量后再告诉我,这样对你们三个人来说,都是公正、公平,也算仁至义尽。

  听了毛泽东的话,林月琴决定去找前夫,说明自己的想法。她要告诉前夫:一切都是战争造成的,怪就怪误传噩耗。林月琴想到这儿,向毛泽东诚恳地说:“毛主席,他已让人带口信给我,他不怪任何人,祝我和罗荣桓恩恩爱爱,永远幸福。你说,我还该去找他吗?

  林月琴脸上露出恳切的神色,她是执意让毛泽东来处理这桩尴尬的婚姻的。

  “拿得起,放得下,好哇!这样的同志好!”毛泽东高兴地赞扬一番,想了想,说:“口说无凭,信以为实。月琴同志,是否让他将心里话写出来,白纸黑字,永难反悔呢?

  听了毛泽东的话,林月琴心里有了把握,连连点头,愉快地走出了毛泽东的办公室。不久,她见到了前夫,向前夫说明了自己的态度,十分友好地与他分了手。

  罗荣桓夫妇先后生过四个孩子,因为环境艰苦,只活下来两个。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元帅在北京逝世,是十大元帅中最早去世的一位。

  林月琴在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被授予全军唯一的女大校。2003年她以89岁高龄去世,级别是副兵团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