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人艺术家续写昆曲梦 中秋献演《千里共婵娟》

03.09.2014  10:38


  据美国《侨报》报道,中秋佳节之际,著名华人青年昆曲演员钱熠将协同纽约法拉盛图书馆、梨园社和八板中乐团等机构,于9月6日下午1点30在法拉盛图书馆剧场推出中秋节戏曲雅集《千里共婵娟》。这次演出也是钱熠生完女儿之后的复出之作,同时也是继2013年在华盛顿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月夜 —— 梧凤之鸣》演出之后的续集。

  钱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昆剧团的当红青年演员,曾主演《白蛇传》等著名作品,备受好评,被称为“小华文漪”。钱熠于1975年生于上海,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京昆艺术。1986年考入上海昆剧院,在校学习八年间,先后受教于沈世华、华文漪、张洵澎、梁谷音等名师。她在1999年初离开上海昆剧团,来美与华裔导演陈士争一起筹备全本《牡丹亭》,同年夏天在林肯中心的演出轰动一时,之后她定居纽约,多年来参与过诸多戏曲和影视作品的演出。

  钱熠在30日接受《侨报》专访,谈到当年的经历时表示,“当时是1999年初,来到纽约后,于同年7月在林肯中心艺术节首演三轮全本《牡丹亭》,饰演杜丽娘,当时我不到24岁。之后又参加了法国金秋艺术节,以及其它林林总总的欧洲、澳洲、亚洲艺术节的巡回演出。此版演出至今受到颇多争议,就我个人而言,收获和感恩远远多过其它方面。首先感谢的是我的老师们 —— 华文漪老师、岳美缇老师、蔡正仁老师,还有其他许多的昆曲老师,从小被这样的老师启蒙和爱护,我是幸运的。

  钱熠也表示,林肯中心的《牡丹亭》是自己昆曲之路的第一个转折点。因为整个项目的制作有其独特的风格诉求,而且是55出连台本戏,加上主要观众是西方人,因此在表演风格上要求演员突破折子戏的概念而尽量呈现简洁,避免繁复。纽约艺术界的评论和报评对这些剧目都予以了肯定,这是纽约这个地方的可爱之处 — “她非常喜爱多元化的艺术和文化”。“可是住在纽约的我,一边在观看各种各样应有尽有的剧目,一边开始渐渐问自己,昆曲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努力创作的这一版的《牡丹亭》是昆曲吗?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不离开剧团,就可能不会想到去问的,因为住在蓝色海洋里的鱼是不太会去思考蓝色是什么颜色的。但一旦问到这个问题,我痛苦了好多年。

  “在这期间,我学习佛教,佛法,希望从佛教这条路重新接近昆曲。我发现佛教的丛林制度和我们戏班的传习制度是很接近的,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而且崇尚刻苦钻研。同时我也去上玛塔·葛兰汉姆,摩丝·克宁汉的现代舞班,去上瑜伽课,去学习百老汇的爵士舞 —— 但实在是受不了那么欢乐的艺术门类而拒绝再去第二次。

  在之后的许多年里,钱熠参加了许多歌剧的演出,包括在波士顿的亨德尔·海顿协会,在肯塔基歌剧院,最近一次是旧金山歌剧院 —— 主演谭恩美创作改编的歌剧《接骨师的女儿》。但她一直对昆曲念念不忘,总希望在海外走出一条新的昆曲之路。于是她又回头去找老师,乘岳美缇老师来美国探望女儿的机会跑去跟老师同住,听老师上课,讲解,扣戏。还去洛杉矶华文漪老师家,跟她重新学习折子戏《长生殿小宴》,《说亲回话》,《琴挑》,《游园惊梦》。跟随纽约的乐漪萍老师学习折子戏《红梨记亭会》,《絮阁》。跟随来华盛顿演出的梁谷音老师学习折子戏《西厢记佳期》等等。

  “2013年受到几位志同道合的音乐家朋友的激发,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没有人可以代替我自己,是时候了,我需要创作一个剧场项目,帮助自己找回昆曲。于是我又当起作家兼制作人,写了剧本《月夜 —— 梧凤之鸣》。” 该作品将于9月6日下午1点30在法拉盛图书馆剧场正式推出。除了感谢社区各界人士的支持外,钱熠也再一次感谢华文漪、岳美缇两位恩师。“没有她们从小到大的殷切教导和不放弃我,我不会在今天依旧热爱昆曲。我的昆曲之路还在继续,这将是一场终生的探寻。最真实的东西最终只有靠自己去寻找和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