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政治暗战:中情局曾助美国文学争世界版图

15.10.2014  20:11


  中情局曾参与冷战期间美国对世界文学版图地位的争夺?作家乔治·奥威尔作品的广泛传播,是美国构建帝国权威的“心理战术”吗?商务印书馆“国际文化版图研究文库”日前引进并翻译推出《帝国权威的档案——帝国、文化与冷战》一书,试图揭示这些问题背后的秘密,该论著观点正引发学界广泛关注。据悉,该书在不久前获得了美国兰南基金会非虚构类文学奖,被誉为“犹如冷战间谍小说般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学术著作”。

  中情局为争夺文学话语权布局

  《帝国权威的档案——帝国、文化与冷战》一书的作者安德鲁·N·鲁宾是美国乔治敦大学的知名学者。他认为文化政治——尤其是美国暗中资助的文化政治——在二战以后帝国权力从英国向美国转移的重要阶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书的写作是建立在大量档案研究的基础上。作者研究表明,乔治·奥威尔、托马斯·曼、W·H·奥登、理查德·赖特、玛丽·麦卡锡以及阿尔伯特·加缪等作家的作品,几乎被同时大量翻译并发表在各种相互关联的期刊上,这些期刊都是由诸如中情局资助的自由代表大会等组织创办并在全世界发行的。书中通过对大量史料,尤其是之前从未公开的解密档案的分析和研究说明,中情局在争夺文学话语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厘清中央情报局选择“包装”和“营销”,或“边缘化”一些作家及其作品的标准,作者基于美国《信息自由法》与中央情报局进行了一场诉讼,但诉讼请求最终被法院驳回。这令作者感慨,“我们距离信息的自由、开放和民主的传播还很遥远,但却近到足以看清美国国家权力及其权威档案的真实意义”。

  塑造符合美国价值观的文化和文学权威

  历史上几乎没有像奥威尔的《动物庄园》这样被翻译成如此多的语言、发行数量如此庞大的英国小说。作者认为,这与英国情报机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别重视《动物庄园》各语种和版本翻译出版密切相关。据悉,中情局曾买下了《动物庄园》的改编权,并投资进行电影拍摄。之后该片又根据试映效果进行修改和拍摄,直至中情局认可为止。作者指出,《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之所以被选择,是因为美国认为这两部作品对美国在海外实施权力新模式极其重要。同时,美国在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也同样推行了这种复杂而曲折的文化战略,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塑造了战后符合美国价值观的文化和文学权威。

  有专家提出,我们要注意这种“文化布局”和战术,他们对于作家及其作品的选择很精准,被选择的作家也都堪称精英,作品也确属一流,因此在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目前学术界对于美国冷战时期文化战略的关注不够,应当重新审视并对此进行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