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对持枪犯罪已经麻木了?

27.08.2015  21:15

撰文/史泽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公共外交中心研究员)

持枪犯罪难登美国新闻头条

要么是因为最近全球股市震荡幅度太大,要么是因为美国社会对持枪案的频发已经麻木,无论如何,除了CNN一直在跟踪报道之外,昨日发生在弗吉尼亚的新闻记者遭枪杀案,都未能登上当日美国其他主要媒体的头条。

弗吉尼亚新闻记者遭枪杀案“看点

此案之所以有“看点”,是因为:首先,案件发生在记者正在街头直播采访的时候,记者和摄影师双双殒命,受访者受伤。

其次,开枪者在个人社交网站上,对整个犯罪过程进行了视频和文字“直播”。

再有,开枪者是黑人,三位受害者都是白人,开枪者曾在网上抱怨,受到过记者和摄影师这两位前同事的歧视及非难。

最后,开枪者数年前被该电视台开除,工作一直不顺利,在受追捕过程中饮弹自尽。可以说,犯罪情节令人发指,背后原因复杂难解。

涉枪犯罪已让恐怖主义相形见绌

愤怒在步步累积”,这是CNN对此案报道的标题。但究竟该对什么愤怒呢?

为“邮件门”所困的2016年总统参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几乎是最早对本案做出公开表态的人。她对案件“深感震惊”(stricken)之余,将矛头直指枪支泛滥问题,呼吁更严格的枪支管制政策。随后,总统奥巴马亦表态,称案件“令人心碎”(breaks my heart),美国当前的涉枪犯罪已经让恐怖主义相形见绌。近年来,差不多每次发生枪支暴力事件后,奥巴马都会有类似近乎气急败坏的评论。

枪支管制远非美国社会共识

但是,涉枪犯罪的频发,仍远未让枪支管制成为美国社会共识。在美国,持枪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有宪法的保障。对《枪支管理法》的任何修订,都需遵照宪法,除非是以修正案的形式推翻原宪法条款。近年来,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对持枪权的支持,并未因涉枪暴力事件的频发而发生改变。事发后,共和党2016总统参选人杰布·布什感到“震惊”(shocked),但除了要为受害者祈祷外,并未有其它表示。

过去几十年,对持枪自由/枪支滥用这一悖论的讨论已经泛滥,但一直没有结果。美国三亿人,有三亿支枪,真正更严格管起来,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持枪权支持者坚持称,枪支只是一个工具,持枪的目的是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而不是犯罪。犯罪不是因为人有枪,凶器到处都是,不能把犯罪嫌疑人的罪责归咎到枪身上。因此,一些共和党精英强调,需要加强的是犯罪管理,而不是枪支管制。如果嫌疑人犯罪是由于精神疾患,那么应该改革医疗,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如果是由于个人经济问题,那么应该改革经济,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不管怎么说,枪支本身是无罪的,公民应该有持枪自由。

持枪权支持者对枪支滥用问题的道德豁免,让枪支管制政策的严格化成了一种空想,也直接打击了联邦政府的社会治理效率。去年白人警察枪杀黑人青年的弗格森事件发生后,总统奥巴马推动了全美警察系统改革,包括提请国会增拨专款用于升级监督执法仪器、加强执法培训等,尤其是研究如何改善警察与少数族裔间的信任状况。但是,行政当局能做的,只局限于对公职人员的约束。问题是,很多涉枪暴力事件都不是职务犯罪。

奥巴马在推进社会和解、种族宽容问题上可圈可点

两个多月前,1名白人枪杀9名黑人的南卡黑人教堂仇杀案发生后,受害者家属宽恕了行凶者,宗教在抚平社会心理创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总统奥巴马,也一直在以文化和心理上的渲染来推进社会和解和种族宽容问题,其工作可圈可点。但是一到政府政治领域,行政当局几乎束手无策。社会规则的变更碰到了民主的决策程序,愤怒的社会情绪没用,推进的过程心难,力也难。

众多因素叠加到一起导致简单而暴戾的结果

本案中,凶手在饮弹自尽前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我就是一颗人肉炸弹……随时等着 引爆 。”随着调查的深入,凶手的真实犯罪动机会被更细致地披露,但应不会与目前推测的结论有太大的出入,那就是种族歧视、性格扭曲、失业和持枪等因素叠加到一起,最后导致了简单而暴戾的结果。当前,想祛除美国社会对涉枪犯罪的麻木,依然是一个漫长而没有目标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