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炒“隔夜饭”不如翻出新花样

04.08.2015  17:55

  翻拍电影命运各有不同,被寄予一定期望的《命中注定》,没能取得理想票房,此前获得不错口碑的《十二公民》,同样票房低迷,再推远一点,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也被认为是失败的翻拍。电影翻拍在国内市场上一直遭遇尴尬。

  翻拍电影被归类于“大IP开发”行列,它的优势显而易见:有不错的原片故事结构可供借鉴,看过该片的观众会是翻拍版的潜在基础观众群,在宣发时也有一定便利,只要打上“中国版XXX”大家就知道影片类型了,如果再加上一个看上去很有吸引力的本土演员阵容,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但中国电影市场正处在一个“怪异”的时期,越是计算精到的作品,反而很难让投资方如愿,反而是那些把心思更多放在原创方面的作品,得到了超乎寻常的回报。观众对翻拍电影,其实是不感兴趣的,观众不愿吃“隔夜饭”。

  没错,翻拍片拍不好,在观众那里就是炒“隔夜饭”,“隔夜饭”虽然也有香的,但大家目前集中一致地喜欢新鲜。所谓新鲜的电影,除了故事要有丰沛的原创性之外,更要有契合时代的气息,了解观众的隐秘娱乐心理,而这些恰是翻拍作品所不具备的。

  现在原作基础上,拍出更好看的翻拍作品,有不少例子,香港电影《无间道》被好莱坞买去版权,就拍出了获得奥斯卡的《无间行者》。翻拍片要成功,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故事更扎实,情节与人物要本土化,要符合当下情境。

  最后一点尤其重要。这要求包括导演、编剧等创作者在内,要清楚地知道原作的优势与劣势,要懂得如何取长补短,要了解目标观众内心所想,让原作在新的年份新的时期散发新的魅力。

  翻拍片不被市场看好,某种程度是好事,会让投资者把视线更多转移到原创作品上。观众对于电影,虽有恋旧的成分,但对新片的好奇,要大于对旧片的留恋。所以,就让那些经典永远留在经典的位置上吧,电影从业者们要紧紧抓住当下,拍出与当下观众拥有同一脉搏的原创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