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魏青:老人发廊猝死的另类追问和思考

18.09.2014  12:46

  数日前,佛山市民何先生65岁的父亲到南海桂城一发廊洗头,十多分钟后猝死,警方通报称已初步排除他杀嫌疑,医院初步诊断为心源性猝死。(《南方都市报》9月17日)

  十分钟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发廊老板至今语焉不详,何先生称不排除走法律途径,想必法律自有公道。

  对于老人的不幸离世,值得深深的惋惜和怜悯。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追问和思考,也许更有意义,这就是,为什么老人要选择到发廊里去,发廊为什么吸引老人?

  众所周知,发廊是一个十分隐晦的地方,如果老人平时能够得到家庭无微不至的情感呵护,自得其乐,还愿意到发廊“寻欢作乐”吗?

  不少的老年人之所以喜欢到发廊洗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和工作人员的聊天,在乎工作人员和蔼亲切的态度,在乎发廊无微不至的殷勤示爱。

  老人因为寂寞,无奈只好到发廊寻求精神慰藉,央视采访老人最在乎什么,答称年龄大不希望活着,不是老人厌世,不是老人悲观,不是老人对记者的不恭,这是最真实的心里话,透着心酸,透着悲凉,透着无奈,当记者问希望女儿们为她做点什么,她回答:“什么也甭做,就回家看看,多交流交流。嗨……多少为儿女争气的老年人,光鲜的外表,坚强的面容,从容的行动,但是却掩盖着被最亲近的儿女戳伤的心,这是怎样的孝道良心啊,可以窥探到老年人“亲情饥渴”是多么强烈。

  老年人“亲情缺失症”也是一种家庭软暴力,与养老费用、养老设施这种“硬环境”逐渐完善相对应的是,子女对老人的亲近关怀尤其是在经常陪伴老人等“软环境”方面仍然缺失,作为子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多少老人,为了经济上不牵扯孩子,为了身体上不拖累孩子,付出了如山的艰辛,对老年人的“精神遗弃”比“物质匮乏”更可怕。

  尊老,敬老,爱老,护老,来自政府和子女的物质关怀固然必要,但是在敬老更需要敬老智慧的今天,对老人的精神赡养更重要。

  精神赡养比物质赡养更重要。一些政府部门和子女片面以为只要给老人足够的钱或者给父母提供足够的物质享受就算自己尽孝道了,这是对孝敬的肤浅理解。对于如今绝大多数的老人而言,老人们更渴望的是子女带来的精神愉悦,更需要的是和子女的顺畅沟通,需要的是相互的幽默和和睦互动带来的会意的笑声,需要的是关注父母怎么活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晚年自我”,和父母一起做生活的游戏比给父母送游戏更讨父母内心的欢喜。

  对于父母,一些子女也常回家看看,但是仅仅是看看,转转,眼里没有活,表面上是孝敬父母,实质上给父母添麻烦。其实,父母更喜欢孩子们“常回家干干”,动手洗衣服、做饭和搞卫生等,还可以经常给父母按摩全身,一边按摩,一边拉家常,只要形成了“回家勤动手”的看望父母习惯,那么就是最实用的孝敬了。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老人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思想上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和畏难情绪,为了让老人能够尽快融入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需要子女们以更大的耐心和爱心帮助父母再学习,需要付出精力来教育父母掌握新信息,学习新技能,接受新事物,只有这样,老人们才有信心热爱新生活,找到更多的新乐趣。

  老人发廊猝死屡有出现,就是一种孝道道的警醒,老人更需要精神赡养,敬老的“精神遗弃”比“物质匮乏”更可怕,“亲情饥渴”是对孝敬老人的沉重呼唤,“丰盈的精神赡养”是孝顺的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