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无语:老人搭飞机签生死状 最窄人行道仅容1人

22.11.2013  13:19

  即将过去的这一周,发生了不少有趣、引人深思或者叫人悲伤的新闻。我们撷取了其中一些故事,邀请评论员们谈谈各自的观点,给予平凡抑或非凡视角的解读……

  人行道只容一人

  北京晨报:最窄人行道,仅能容一人通过!网友拍下的一条人行道,位于新香洲体育中心西门,健民路与心华路交界处以南富华广场一侧,引发网友热议。还有网友反映有些道路压根没有人行道,下了巴士的人们只能在机动车道上走。

  玫昆仑:“最窄人行道”,仅能容一人通过,要是前面来人了,只能借机动车道通过,这样可以说是,一脚踏在人行道上,一脚踏在马路上,其危险性可想而知。这至少说明当初在规划和建设这条“最窄人行道”时就缺乏民生理念,置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安全重于泰山,民生无小事,特别是关于老百姓出行的基础道路设施建设更如此。让老百姓有安全的路可走,这是居民对城市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连这个最基本要求都不能满足老百姓,怎么能执政为民?“最窄人行道”,乍一看,见证老百姓出行路权的弱势,其实折射出地方政府民生理念的缺失,根本不知道民生之路应该怎么走。这考验着政府官员执政为民的宗旨与服务于民的智慧。

  搭飞机签生死状

  北京晨报:国内一位84岁的老人发表微博,称自己由于年老,在搭乘飞机时,被航空公司要求填写说明单,单子上写明如果自己死在飞机上,则航空公司不负责任。这位老人认为,他从没听说过航空公司有此要求。“到底这张单子起什么作用?这无非表明我国民航管理的混乱和不合逻辑。

  许朝军:在航空业内,要求高龄老年人及其他患有疾病的旅客填写“死亡责任状”,主要是因为该类老年人乘客没有提供适宜乘机的健康证明,同时又执意搭乘飞机,于是采取这等应对举措。但殊不知这等举措不仅无礼,更透出一种让人不舒服甚至诟病的对“”大不尊。航空公司原本就是为公众提供空中交通承运服务的部门,这个服务对所有人应该是一律平等,但凭空设置“需持适宜乘机健康说明”的门槛,这对于老人接受空运服务权益而言,显然是一个粗暴和蛮横的漠然对待。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对没有“适宜乘机健康证明”的老人,须填写“死亡责任状”,这不仅是冷漠,更让老年乘客难以接受。

  环卫工待遇设年限

  北京晨报:服务超过10年,无人给上社保,没机会涨工资,节假日加班费遭区别对待,甚至连统一下发的劳保用品也被克扣。寒意渐浓,天津市河西区190余名环卫工人的心情也跌至谷底。因为超过45周岁,河西区环卫部门刚出台的用人待遇他们无权享受。

  陈甲取: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劳动者应该实行同工同酬,而且工龄长短与薪资高低成正比关系。但是,河西区环卫部门却反其道而行之,一纸新规擅自出台:超过45周岁的职工无权享受用人待遇,而且天津户籍与非天津户籍的年龄界限相差10岁。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业绩,薪资待遇怎可有三六九等之分,这新规明显违反了《劳动法》规定,不免有伤害公平劳动权益的嫌疑。根据河西区环卫部门的说法,设置45岁的年龄界线,主要是考虑到“不满15年不能上养老保险”。然而,那190余名“超龄”环卫工已为单位工作超过10年,为何环卫部门没在确定劳动关系时就给上社保?这明显是环卫部门工作上的失误,甭管这失误是无意或有心,既已失责就该尽力挽回。

  八年举报仍污染

  北京晨报:63岁的侯宜中与位于江苏仪征的扬州化工园已“较劲”8年。退休前曾担任仪征市环保局党组书记的他,为举报扬州化工园企业污染和环保违法违规,连续8年向上级有关部门举报污染和问题,反映情况和建议。记者探访发现,扬州化工园邻近仪征主城区,在城区能隐约嗅到化工废气的味道。当地群众仍然反映强烈。

  叶祝颐:种种事实表明,要破解环保执法难题,单凭环保一个部门的战斗力远远不够。政府切实转变环保观念,提高环保部门执行力,才是问题的关键。环保教训太多太多。每一次环境污染事件都令人警醒。痛定思痛,地方政府岂能躺在靠牺牲环境与健康代价换来的GDP政绩上沾沾自喜?我担心的是,相对于意义被夸大的GDP来说,环保监管再重要,也没有GDP重要;污染问题再严重,也没有GDP上不去严重。但是,我们是否需要不断重演环境污染事件,靠环保局官员举报污染企业来刺激政府的环保神经呢?

  洒水结冰频扰民

  北京晨报:近期以来,兰州市最低气温降至零下,道路湿滑引起交通剐蹭事故高发。而市民的舆论矛头指向兰州市政府的污染防治措施——洒水降尘。

  徐剑锋:洒水降尘是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是造福群众的实事好事,却因为没有统筹兼顾天气状况,寒冷中“将洒水继续进行到底”,怎会不导致道路结冰、引发交通事故?虽说洒水后兰州空气质量是提升了,但群众出行质量却下降了,“此升彼降”的“意外”让人始料未及,说到底是官员的民本意识“结冰”僵化了。洒水降尘“”出一堆事故,无疑反映了三个问题:一是工作深入性不够,“高高在上”的官员还没有从机关高楼中走出来,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到一线体察民情、倾听民意,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举过头顶;二是工作预见性不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只会拍脑袋、不会动脑筋,缺乏对负面影响的充分估计、对复杂局面的驾驭能力,结果顾了“头上的”却忘了“脚下的”,受苦的还不是咱老百姓?三是工作协作性不够,洒水降尘是环卫部门的事,道路结冰引发交通事故则由公安、交通部门处置,由于“各打各的鼓、各敲各的锣”没有一体化协作,怎会“摁下葫芦不浮起瓢”?

  敬老何必分亲疏

  北京晨报:记者从南宁市老龄办了解到,本月起,南宁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对外开放,南宁市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老年人可持相关证件前往活动中心填表办证,免费开展相关活动。

  钱夙伟:这样的规定,显然太伤外地老人的心。对老人优惠,体现的是全社会的尊老敬老爱老,而既然弘扬和倡导的是我们整个的社会风气,“尊老敬老爱老”又岂能附加本地外地之类的条件。而于所有的老人,这其实也都是一种权利,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回报。而这当然不应也不必对老人分此地彼地。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之下,他们对社会曾经的奉献,很难说受益的只是此地而非彼地。于其中当年在南宁工作,退休后回到了外地,现在又来到南宁居住,却没有南宁户籍的老人,因此不能享受南宁老人的待遇,显然更不公平。而且,现在社会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以户口来区别对待本地老人与外地老人,也是不合理的。如果他们的子女正在南宁工作,也伤害子女对南宁的感情。实际上,南宁居住的非南宁户籍老人的数量,恐怕也不多,也因此,目前需要的,恐怕只是多一点尊老爱老的意识而已。

  ■一周聚焦

  “女神奖学金”透支大学精神

  “谁是校园女神?”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一张校园活动横幅吸引了不少同学的关注,活动方表示将评选出“校园女神”,并发放5000元作为奖学金。活动一经宣传,便引发了不少质疑。昨日,活动承办方北师大珠海分校化妆协会回应,表示“女神奖学金”为商家所安排,协会也并不完全赞同该做法。

  正如记者所了解到的情况,“女神奖学金”活动是由国内某化妆品网络零售商冠名赞助,北师大珠海分校A m elie化妆协会承办,只是一场现场妆容大赛,而并非所谓“奖学金”比赛。明眼人一看便清楚,纯属商家营销炒作的噱头,既没啥公平竞技可言,更谈不上“品学兼优”之类的标准约束。

  市场经济时代,高校早已不再是净土,无孔不入的商家盯住大学生群体搞促销原本不足为怪,但如此大摇大摆大举挺进高校,把校园当成自由市场,委实过于出格了。据称该化妆品品牌策划的“女神奖学金”营销活动,在天津、大连、杭州、重庆等12个城市36所高校巡展,阵容、声势之巨令人咋舌。

  就在最近有媒体报道,一份印着“理工性爱报告”的小报纸,出现在厦门理工学院的学生宿舍内,校方称该报告是校园附近的商家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发放的,完全是出于商业目的。人们不禁要问,高校大门何以会如此轻易失守?珠海分校化妆协会承办“女神奖学金”评选活动道出了个中玄机,倘若没有校方的默许、放任甚至直接参与,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儿。

  学校承办方A m elie化妆协会表示,此次活动商业气息太浓,评比规则也并不公平,所谓“励志奖学金”与学业无关,对同学们存在误导,并不认同这样的活动方式和理念,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承接呢?高校毕竟是传授文化知识、交流学术思想的场所,如此过度的商业性开发,甚至不惜搞虚假宣传,突破社会伦理底线,怎能不令人心生分散学习精力、模糊价值理念、透支大学精神的忧虑?(范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