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义务当河长 临海86岁老党员每天趟水两公里清理河道

04.03.2014  13:07

86岁的老党员王义耕

每天,王义耕都会义务清理河道

   引言: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浙江之源。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建设的更加深入,水环境的承受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江南水乡,为找到能游泳的河流寻寻觅觅;平原水网,不时为饮用水被污染的传闻困扰。

  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了“五水共治”决策: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并明确提出,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为此,浙江在线特别策划推出最美河边人系列主题报道,用文字记录那些与水有关的点滴故事,用镜头展示人水和谐的秀美画卷。

用网兜打捞起河里的垃圾

   浙江在线临海3月3日讯(记者 李利) 王义耕、王义耕,当过小乡长,每天早晚坐在广播脚,早晚啊河道整治捡垃圾脚……”在临海市东塍镇岭根村,孩童们都会用方言哼唱这一支顺口溜。

  孩子们口中的王义耕是村中一位86岁的老人,自1995年从乡长岗位退休,他便在村子附近义务巡查大小河道,一干就是17年。

  老人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虽然已经退休,但是思想没有退。有一份热我就要发一分光。

   老人护水17载 督促村民改掉坏习惯

  凌晨6点多,王义耕起床走下楼来。村里人起得早,儿媳妇已经热好了早饭。稀饭、包子,几个小菜还有一些鱼干。

  从乡长岗位上退休的他对于现在的生活已经十分满意,唯一让他揪心的就是村口的几条溪流。

  “喝水关系到人的健康,这个事情马虎不得。”王义耕说,村口这条溪的下游就是牛头山水库,整个临海市喝的就是那里的水,必须把好这个关。

  吃过早饭,老王套上高筒靴、拿上长撩钩、操起小网兜出发了。先是沿着溪流向下游的方向巡查,但见水面有漂浮的垃圾,他都会用网兜捞出,丢进路边的垃圾桶。而遇到一些腐败的杂草和动物尸体则用撩钩耙至岸边,有时还要挖坑掩埋。

  上午走下游,下午走上游。一般来说,老王每天要穿着套鞋,沿河趟水两公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王不知道走坏了多少双高筒靴。前年,他买来了新装备——连裤水田鞋。“穿上这个我可以走到溪中央,干起活来更利索。

  看着老王一把年纪了还不计报酬地义务劳动,村民们也不好意思再往溪中乱丢垃圾了,涓涓细流也较以往看起来清澈了许多。

孩子们都会唱关于王义耕义务清理河道的童谣

家乡水清景美,是老人的心愿

   省里下决心治水是对老人的最大安慰

  对于老王义务护水的行为,不可能有人反对,但却有许多人担心。比如他的家人,比如岭根村支书王同龙。

  “溪里水流急,石头滑……王义耕都86岁了,要是一不小心摔一跤,那可不得了啊。”王同龙的担心并非多余。这么多年来,老王也滑倒过几次,不过问题不大,大多只是弄湿了衣服。

  可老王是个闲不住的人。他说,巡河、捞垃圾对我来说是件快乐的事情。每天走一走、劳动一下还能增强体质。做这些事我很开心,活一天就要做一天。

  当然对于乡亲们的关心,老王也十分感激。“我会小心的。再说,现在溪流垃圾越来越少了,我下水的机会也不多了……

  如今,“五水共治”在全省各地全面启动,老王拍手称快。“党和政府下这么大的决心治水,说明我这么多年的义务劳动是值得的。我是共产党员,我是为人民办事的。我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说完,这位已经58年党龄的老党员露出了纯真的笑容。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