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区人民更幸福 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01.02.2016  10:35

  编者按: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给4600万江西人民送来了融融春意,对江西工作提出了“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给江西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春风吹绿江南岸。一年来,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带领下,围绕“向总书记交上一份亮丽答卷”历史课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贯彻“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深入实施“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砥砺前行、开拓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本报今起推出“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希望”系列报道,回望一年来全省人民铿锵澎湃的奋进历程,凝心聚力,鼓舞全省上下为实现“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奋斗目标而努力拼搏。

  让老区人民更幸福 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本报记者 王晖 刘勇

  这是令人难忘的时刻——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殷殷嘱托:我们决不能让老区的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这是我们党的历史责任。

  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提出了“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希望江西在经济工作上主动适应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奋力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要求江西着力推动老区加快发展、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字字千钧,饱含着对江西革命老区的一片深情。

  江西省委、省政府狠抓贯彻落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江西发展生机勃发、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工作主线,以“向总书记交上一份亮丽答卷”为奋进动力,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量质齐升、进位赶超”之势。

  201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6723.8亿元,增长9.1%,增速居全国和中部省份前列,创下新世纪以来最好位次;财政总收入3021.5亿元,增长12.7%。这是在前两年蓬勃发展基础上的再发力。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超过两个省区,提升至全国第18位。

  2015年,全省预计减贫7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为5.7%左右,下降2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00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39元,增长10.1%。

  这片革命的红土地,始终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赤子深情

  冬日的“将军县”兴国县铭恩新村,暖阳之下,白墙青瓦的农民新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格外亮丽。受惠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周边5个村庄的138户土坯房改造户告别了透风漏雨、险象环生的居住环境,集中在这里住上了小洋楼,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讨论新村村名时,乡亲们一致决定,叫铭恩新村,意即:铭记党的恩情。纯朴的乡亲们还在村头立起了一面铭恩墙,上面镌刻着2011年习近平同志对《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的重要批示:……如何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使这里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使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应当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正是这个重要批示,推动《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迅速出台,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亘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化、大提升。

  江西这片书写了中国革命光荣与梦想、浸染着无数革命先烈热血的红土地,始终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赤子深情。

  2006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率浙江省党政代表团来到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实地学习和感受井冈山精神。习近平说,到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深切地感受到当年革命的艰难,当年胜利的不易。这块红土地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令人神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用井冈山精神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推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各项工作。

  2007年6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上海会见吉安市党政代表团时说,井冈山是红色摇篮,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第一个县级工农兵苏维埃政权,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中央在吉安建有井冈山干部学院,在上海建有浦东干部学院,红色传统把我们联系在一起。衷心祝愿吉安发展得更好,人民更快富裕起来。

  2008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江西调研考察期间,专程到瑞金瞻仰了第一次、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等革命旧址,到井冈山瞻仰了茨坪革命旧居旧址群并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向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和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了花篮、花圈,还看望慰问了老红军。他饱含深情地说,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2011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出席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时指出,我们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这一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深刻指出,江西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赣南苏区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体,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这种牺牲、这种贡献要永远铭记,我们传承的就是红色基因,我们不能忘本。我们决不能让老区的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这是我们党的历史责任。

  从对革命的赤子深情出发,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江西人民,关心江西发展。

  早在地方任职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对江西发展给予了面对面的指导。2006年3月,他率浙江省党政代表团来赣时应邀为江西全省领导干部作了一场生动而又意义深远的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报告。

  报告中,习近平以江西人杨万里诗作“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开场,道出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真谛。紧接着,习近平深刻阐述了浙江“八八战略”的丰富内涵,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好“两只鸟”:“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之路,用好“两只手”:市场无形之手、政府调控之手的改革之道,以及“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

  习近平的报告让江西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创业文化洗礼,推动江西干部群众进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创新创业思想大解放,江西省委发出了学习浙江经验的号召,开展了“科学发展、和谐创业”主题活动,推动全省创新创业活动春潮迭起,涌现了清华泰豪、资溪面包等一大批创新创业典型。

  到中央工作之后,习近平同志更加关心江西发展。在他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推动下,2012年4月,由42个国家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就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问题,分成14个小组深入江西赣州18个县(市、区)及吉安、抚州和福建闽西闽北、广东粤北的部分原中央苏区县,调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情况,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把脉开方”。2012年6月28日,一个应天时、秉地利、聚人和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台,给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送来了发展的实实在在好政策和真金白银,催生赣南大地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十分关注江西。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的开场白情真意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非常关注江西工作,关注老区,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关注老区人民生活。今天和大家一起审议,向在座的同志,并通过你们向江西广大干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他充分肯定了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成绩,肯定了江西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对江西工作提出了“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要求。

  这是一场生动的理论与实践指导课。“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这是我们党的历史责任。”“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总书记讲话中的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新发展观的端倪,导引出“五大发展”理念的脉络,给江西开了“小灶”,为江西擘画了蓝图,指引着江西阔步迈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

  这是一场及时的春雨、久盼的甘露。“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战略思想体系对江西实践的具体指导,是江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抓手,为江西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为赣鄱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这片发展的红土地,始终激扬着量质齐升进位赶超的发展脉动

  当历史时序进入到2016年,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正在谋划着又一场伟大的革命——彻底革贫困之命。根据严密科学的推进速度测算,井冈山市将在2016年底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

  井冈山革贫困之命的底气来自于发展的硬气。2015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45亿元,同比增长9.8%;完成财政总收入7.75亿元,同比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98元,同比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75元,同比增长15.8%。特别是旅游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来山游客超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2%。

  井冈山的发展深植于江西发展的昂扬沃土。

  一年来,我省始终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自觉的政治行动,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殷切希望为最大动力,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要求。

  省委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必须深入学习、掌握精髓、持续推进,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年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战略新理念新部署,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省委及时学、创新学、全面学,务求实效、务见成效,奋力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治国理政战略思想成果与江西实践紧密结合。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新战略、全面依法治国新部署和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江西航向;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制定了江西“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开放、协调发展、基础设施提升、绿色崛起、共享发展等七大战略,确立了“五大发展”理念的江西行动。

  围绕“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要求,还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便组织江西代表团代表第一时间集中学习。全国两会闭幕后,省委及时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省委中心组集体学习会,原原本本学、结合实际学,并专门向离退休干部进行了传达。

  狠抓落实是关键。省委把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作为贯穿全年工作主线,分解成7个方面100项重点任务,着重在聚焦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革命老区扶贫攻坚、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方面明确责任要求。省委反复强调,完成好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一定要埋头苦干,确保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和根本遵循;“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江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抓手和路径,是我省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原动力。

  一年来,我省始终深入实施“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保持战略定力、实干定力。

  党的十八大刚刚结束,新一任省委领导班子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江西的发展就此跃上了战略新高度,形成了一发不可收的强劲势头。

  省委十六字方针上应党的历史方位,是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战略思想体系的江西实践;下合江西发展态势,契合江西“加速发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坚期、生态建设的提升期”三大基本省情。它集中体现了战略的预见性、全局性、长足性、持久性,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的战略方针,并随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战略思想体系的不断深入而加以深化,随着省委对新常态的新认识、新把握、新理解而不断完善。三年来,省委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先后召开了省委十三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全会,分别就“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三大主题集中研讨、深化、部署,分别召开了发展升级、产业集群、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等现场推进会,深入推进。

  省委十六字方针一经与实践相结合,就显示出磅礴的生命力,得到了全省上下的广泛认同和拥护,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和共同行动,为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蓬勃动力。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一手抓加快发展,一手抓转型升级,我省在速度和质量相统一的协调共进中阔步前行。

  ——立足当前稳增长。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省委把稳增长、促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每个季度听取经济工作全面汇报,不定期听取专项工作情况汇报,适时研究重大问题,及时解决经济运行突出问题。研究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大企业清费减负等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帮助实体经济发展。继续落实省市领导分级挂点帮扶企业机制,建立企业和县委书记“月谈会”制度,听取各方意见建议。

  ——着眼长远促转型。我省始终咬定“转型升级”不放松,深入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研究制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大力建设旅游强省等意见,修订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大力发展60个工业、75个农业、35个旅游业、50个现代物流重点产业集群,推动航空产业飞入大飞机时代,汽车产业驶入新能源领域,LED产业抢占世界制高点,“百县百园”打造绿色江西农业品牌,旅游强省战略唱响“江西风景独好”……

  ——坚定不移推改革。一年来我省各项改革进入密集实施阶段,改革任务十分繁重。省委强调,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沉着,强化责任担当,推动改革取得更大成效。我省出台《江西省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五年改革目标和具体任务。深入推进“三单一网”改革,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全面启动公车改革,率先在全国出台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位居全国前列。

  ——加大力度扩开放。主动融入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南昌临空经济区和共青先导区建设,积极谋划昌九新区建设,出台实施加快开放型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举措,先后组织省党政代表团赴粤、浙、湘、鄂、闽、皖、沪、苏等8省市学习考察,成功赴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招商引资,积极举办全国工商联十一届四次执委会议暨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助推江西发展升级大会。

  ——全力以赴谋创新。新年伊始,江西12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特别是南昌大学教授江风益领衔完成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中唯一的一等奖。数量、质量的双突破,折射出江西创新能力的大跃升。近年来,江西始终将创新发展作为重中之重,颁布《江西省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不断加大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高校名校的合作,实施94个工业园科技“七入园”,全省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增速居全国前列。

  ——持之以恒抓落实。省委反复强调,全省发展思路、战略部署、工作基调都十分明确,关键就是要坚持不懈、狠抓落实、深入推进。围绕抓落实,强卫提出了“说了就做,做了就要有成效”的工作理念,把省委常委办公会议开成“经济民主生活会”,组织开展发展升级等专项督查,对各地和有关部门落实稳增长决策、区域发展战略、推进重大招商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等工作进行督查调研,推动了中央和省委政令畅通、决策落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春满园。201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6723.8亿元,增长9.1%,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6993.9亿元,增长16%,全省财政总收入3021.5亿元,增长12.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5.5亿元,增长15.1%。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七个突破”:财政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0亿元,外贸出口突破300亿美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突破4000公里,城镇化率突破50%。

  江西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更高起点。

  这片希望的红土地,始终唱响着共奔全面小康的嘹亮歌声

  华屋村村民真正住上了华屋!

  华屋村是红色故都瑞金叶坪镇的一个红军烈士村。峥嵘岁月,仅有43户人家的华屋村户户参加了革命,有20位青壮年献出了宝贵生命。按照客家的传统,家族男丁无论去哪里,总要留下一条根脉。参加红军前夕,村里17位未婚或结婚尚无子嗣的青壮年,相约来到村里祠堂背后的山上每人栽下一棵松树。此去烽火连天,此去为党为国,他们每一个人都深知,走上革命道路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随时可能牺牲。

  后来,这17位年轻人都牺牲在长征路上,尸骨无存。他们与23179名兴国乡亲,与赣南10.82万子弟一起,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基、铺路。华屋村的父老,年年岁岁都在村口盼着好儿郎落叶归根。在几代人的望眼欲穿中,华屋人不得不默认,战火已把他们的儿郎都带走了。为了寄托思念,他们把17棵松树当作17位好儿郎,小心呵护,年年在树前祭奠英灵、表达哀思。

  岁月无痕,天地有迹。日日月月、岁岁年年,17棵松树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它们见证了敌人的疯狂反扑,见证了战争带来的伤害和涂炭,也见证了因战争、劳动力短缺、交通闭塞等原因,父老乡亲生活虽然有极大改善却依然贫穷的窘迫。2012年,华屋村119户农户中有低保户11户,低保边缘户16户和贫困户32户,绝大多数村民还住在土坯房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好政策给赣南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年筚路蓝缕,三年脱胎换骨,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华屋村村民彻底告别了土坯房,家家户户住上小洋楼。村里还办起了富民产业,大棚蔬菜、养蜂、养鸡特别是红色旅游的红火,让村民们不但房子新,生活更兴。

  在赣鄱大地,无数个贫困村庄正经历着华屋村式的华丽转身,数百万贫困人口的生活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奋力书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时代荣光。

  顶层设计层层推进。

  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对我省实现全面小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2015年年初,在职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别到挂点联系的贫困县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提出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省委常委会多次专题听取扶贫工作汇报,研究出台《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部署打好产业扶贫、保障扶贫、安居扶贫三大攻坚战。

  2015年年中,省委、省政府在吉安县召开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率全省省直主要厅局,各设区市、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一起,看现场、谋脱贫,提出导向要实、工作要实、作风要实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实工作。

  2015年年底,省委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省各个设区市及贫困县立下脱贫“军令状”,誓言按时保质摘下“贫困帽”。

  在工作中,省委、省政府始终将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将改善和提升赣南等革命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去年全国两会后,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推动老区加快发展”重要要求,省委召开专门会议专题学习,研究出台了《着力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加快发展的意见》。强卫担任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赴京出席了三次部际联席会议,主持召开了两次省委常委会、4次领导小组会和1次工作座谈会,先后十余次赴赣州调研,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持续用力。

  中观布局精准发力。

  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途径,推进“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树立鲜明导向,明确对25个贫困县领导班子和党政主要领导专类考核,其中扶贫开发情况占总权重60%,明确没有脱贫摘帽,原则上不调动贫困县主要领导,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主要精力和资源用在扶贫攻坚上。严格落实责任,特别是落实县级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具体责任、行业专项责任和干部结对帮扶责任。

  省委反复强调,全面小康不仅仅是数字达标,更重要的是让群众的切身感受达标,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一年来,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省筹集财政资金1000亿元,集中办好50件民生实事,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防止“数字扶贫”“数字脱贫”,确保有数量又有质量的脱贫成效。

  微观落子扎实有效。

  赣州市在通过发展产业“换穷业”、通过教育培训“断穷根”、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通过提高保障标准“兜穷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一户一策积极探索实施电商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扶贫新模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吉安市持续开展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政府为每户贫困户免费提供柚苗30株。对没有劳动能力和因病、因灾致贫的5.2万户贫困户,帮助他们每户发展1亩井冈蜜柚,再通过农村低保、社保等制度,实现蜜柚收入与政府保障“双兜底”“双保险”。

  抚州市以“四进四联四帮”活动为载体,组织市县乡近万名机关党员干部、1808支“连心”小分队,以精准扶贫、信访维稳、基层组织建设为主要任务,吃住在村,做到五年不变,坚持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面貌正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69.5万户、近300万农民告别透风漏雨的危旧土坯房,红军和烈士遗属遗孀及后代全部住上新房。3.69万烈士子女纳入定期生活补助范围;

  ——大力实施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38 9.7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师生喝上了放心水;

  ——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100公里,新建渡改桥125座、改造农村危桥480座,有效解决群众的出行难题;

  ——完成低电压改造53.99万户,7.6万户不通电山区群众告别了祖祖辈辈点煤油灯、用松明子照明的历史,18.65万户农民看电视难问题得到解决。

  2015年,赣州预计可实现34.82万贫困人口脱贫,“十二五”期间累计脱贫140多万人,贫困人口减少2/3,贫困发生率由29.9%下降到10%左右,下降近20个百分点;吉安预计可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万人,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59.8万人减少到27.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5.6%下降到6.9%,661个“十二五”贫困村有579个脱贫摘帽;抚州全年完成5万人精准脱贫目标任务,预计全市扶贫对象由2014年的18. 9万人减少到13.9万人。

  而在全省,2015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罗霄山片区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预计将分别达到11.5%、12.5%和12%,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预计2015年我省可减贫70万人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将由276万人降至200万人左右,减少76万人,下降27.5%。预计贫困发生率为5.7%左右,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

  从光荣的历史走来,向幸福的未来走去,在跨进“十三五”新的历史起点之际,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提前两年脱贫、五年决战小康”的决策,这既是一份庄严的历史承诺,更是一场波澜壮阔、攻城拔寨的决战,江西人民正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自己的苦干和实干,向党中央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
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对接会举行
  (记者游静 实习生李少如)6月29日,上饶之窗
江西最大集装箱码头通过验收
  (记者林雍)6月28日,记者从省港口集团获悉,上饶之窗
江西公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 吴际宇 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