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父子的新年搬家路

17.02.2015  19:14

  新华网南昌2月17日电(记者刘菁、赖星)腊月二十八,离除夕只有两天了。在鄂赣交界的江西省修水县溪口镇榨下村的山顶上,最后一户人家这天要搬下山进城过年了。记者一大早爬上山头,跟随他们的新年搬家路。

  从县城坐车一个半小时,我们到了半山腰的榨下村,而夏家住在大山的最高处。沿着泥泞陡峭的山路向上爬了40分钟,我们终于站在了夏家那座土坯房前。山路上零星散落的几处住房都已人去楼空、大门紧锁。半个月前,榨下村的大多数村民都兴高采烈地搬下山,住进县城边移民小区的新家里。老夏家是山上唯一一户还没搬的。

  老夏叫夏甫平,今年59岁。从他爷爷那辈起,就住在这座山头。20多年前,老夏亲手盖起了这座有5间屋子的土坯房,两个儿子在这里长大,4个孙辈在这里出生。

2月16日,夏先良用扁担挑起日用品离开老屋。

  看着小儿子夏先良快手快脚地打包准备搬下山的家当,夏甫平双手抱膝怔怔地看着,瘦削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几间屋子里,除了一台老式彩电和洗衣机,就是两张床和一些生活用具。

  榨下村群山环抱、林木繁茂,海拔约800米。老夏天生带着山民的特质:生在深山,习惯单家独户;一年到头难得下山,几乎从不进城;种田养猪,自给自足。老夏挺满足这样的生活,即使全村其他户都搬下山了,他还不想动窝。

  夏先良告诉我们,政府为了改善深山区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征得村民们同意,在县城边建起了移民安置小区,让大家下山安居。和父亲形成鲜明反差,夏家两个在外打工多年的儿子巴不得早点下山进城,他们已经不能适应山里单调艰苦的生活。

  “你看这里交通不方便,卖木头的钱还不够把木头拖下山的钱。前几年我买了一台洗衣机,3个人抬上来花了一个小时。”28岁的夏先良一边把大红的被子塞进打包袋一边说,“我17岁外出打工做泥水活,一年有5万元收入。为了孩子上学就得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