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作品《老屋场之歌》面世 以武宁为创作背景

27.03.2015  18:11

  

  (该书以武宁县为创作背景,积极传递地方特色正能量)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 周桐 报道:行弦悠扬,萦怀时空,癫人神色匆遽,横泪沉吟。于是,《老屋场之歌》,就从酣睡余梦幻家园中的艾河双屏山上两姓老屋场这块相思地唱起。

  武宁,地处赣西北,史始称“艾”。《老屋场之歌》中的艾河县,自是取“古艾修河”简称之意。而《老屋场之歌》就是以山水武宁旷世美景为历史背景,以湘鄂赣联盟抗战和解放剿匪斗争史为主题,以彪彰武宁淳朴民俗为底色,以具有武宁特色的打鼓歌为牵引,以缅怀先人反侵略反压迫的民族觉醒为主线,以弘扬情义、信义、忠义的中华美德为责任,以控诉侵略战争罪恶的无比愤怒为主调,以谴责民族败类的丑恶行径、鞭挞世间利令智昏的势力嘴脸为衬反,以探索人性回归、呼吁和平发展为目的,既歌颂了人民惊天动地的抗战热忱,又泣诉了人民抗战惊心动魄的惨烈战斗,进而满怀忧虑地思索着人类和平发展面临的艰难险阻。

  在灵山秀水的艾河县,几乎是刀耕火种、以打鼓歌自娱的老屋场,因为突遭日寇封锁而急缺盐巴。为此,屋场头人张绪太下山一探究竟,误打误撞进入联盟抗日游击队,进而投身革命。在随后的锄奸中,他发现本地头号汉奸王大狗,竟是与自己想好的美寡妇王萃花几年前失踪的儿子。他设计捕获王大狗,并使其忏悔明志,改过自新,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他们用铁骨铮铮的气魄,共同绘就了一幅地方抗战的宏大图景。

  值此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前夕,作者余开阳谨以此作来纪念。作为老共产党员,余开阳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退休后也不忘发挥余热,创作了不少散文、小说、戏剧,为九江文化事业的发展添上了精彩的一笔。原中共九江市委副书记张影为该书作序,并评价此书为“地方文学的力作,传递的是积极阳光、独具地方特色的正能量。”

   作者简介: 余开阳生于1955年,字天润,号福水哥,农民后代。爱好农艺、文学、操胡琴、作词曲。兼任武宁县戏曲协会副主席和武宁采茶戏理事会会长。创作剧本《鸳鸯山》(合作)获江西省首届农民艺术节剧目创作一等奖,创作现代小戏《争村官》获九江市剧本优秀创作奖、中华天鹅湖杯剧目创作二等奖、江西省2012年度“赣鄱群星奖”。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