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进贤500岁四眼古井“老当益壮”

27.10.2014  13:36

进贤县长山晏乡的四眼井

这口两眼井与四眼井相距200米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南昌有大大小小400多口井,不过如今在老百姓印象中,只剩下“三眼井”、“六眼井”等一些地名。近日,市民万先生称在进贤县长山晏乡藏着一口迄今有500余年历史的四眼古井。

     古井因外形特点成名

    日前,市民万先生告诉记者,进贤县鄱阳湖南岸,有一口古井位于长山晏乡五桥村,南距316国道1公里。

    随后,记者驱车赶到古井处,发现这口井因井口为“”字形,故称为“四眼井”。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在古代的一眼井的井口即为“”,二眼井的井口即“”,三眼井为“”。

    据进贤县当地文管所人员介绍,此处的“四眼井”,指由一口四眼井和另一口两眼井组成,二者相距200米。

    两眼井位于五桥村中东部,今占地约20平方米,形制工艺与四眼井相同,主要由井台和地下井体两部分组成,井台原为条石平铺,现改铺水泥,中部置一块长1.85米、宽1.32米、厚30厘米的方形青麻石,麻石上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圆孔,圆孔直径40厘米,两孔间相距35厘米,石块高出井台20厘米。地下井壁呈圆形,由青石砌成,深约7米,井底极为空旷,可摆八仙桌四五张。

     四眼古井建于明代中期

    据进贤县《邹氏族谱》记载,五桥村建于宋代,村民全部姓邹,至明代形成一个较大的村落。因人口众多,为了方便取水,大约在明代中期,邹氏家族在村西面和东面打井并凿四眼和两眼于石井盖上,四眼井和两眼井相距数丈,至今已有约500年历史 。四眼井底通暗河,上游来自东南方向五百米处的百源朱家村。

    同时,根据朱氏家族族谱记载,汉代朱买臣为朱姓远祖,以宋代理学家朱熹为荣耀。元代地理学家朱思本、近现代纺织学家朱仙舫皆出自朱家村。该村位于进贤县白圩乡南部1.5公里处,与长山晏乡接壤。

    历史研究学者文先国先生认为,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或许就是在这写的。记者了解到,村里近300户1400余村民依旧在这两口井里取水,现在水泥路修至井旁,取水更为方便。如今,四眼井又被称为拥有500余年历史的“活态文物”。据悉, 四眼井水量丰沛,清澈甘甜,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此水做豆腐,豆腐多两斤。”(记者 张宁江/文 马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