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熟人找你周转资金赚大钱 信吗?有人信了 肠子悔青了

09.04.2015  16:25

  4月8日,今年62岁的老万皱着眉头,手上拿着数张欠条,不停唉声叹气。自2012年8月开始,他与同在洪城大市场做生意的多名商户,以每月2.5分利息借钱给他多年前就认识的“老朋友”陈某,2年多下来,众商户共借出1000余万元。但去年9月,陈某突然“失联”,老万等人不仅拿不到利息,至今连本金也没了着落。

  熟人上门 他借出60万元投资

  20年前,老万认识了同在洪城大市场做生意的陈某。“当时她就在我隔壁,大家平时聊聊天,也就渐渐熟悉了。后来她没做生意了,我们也断了联系。”老万说,2013年陈某突然找到他,称如果有钱的话,可以“投资”进她亲戚的一个小额贷款公司,这个公司专门投资工程,而且负责人有政府背景,如果老万愿意“投资”的话,每月可以得到比银行存款还高的利息。

  从老万出示的一张借条可以看到,2013年3月,他第一次将60万元借给了陈某。借条的内容为,陈某因做生意急需资金周转,向老万借到人民币60万元,但利息、还款日期等内容均没有填。

  “我们口头说好了,是2分半的月利息。”老万说,他的60万元每月可得到1.5万元利息。

  有利可图 商户组团借出千万元

  其实,老万不是第一个借钱给陈某的,今年62岁的姜女士早在2012年,就借了50万元给陈某。

  “利息和他们都是一样的。”姜女士的女儿邓小姐说,借钱给陈某后,母亲每个月都能按时拿到利息。

  姜女士与老万等人每月按时拿到利息后,市场上不少商户也通过他们纷纷加入“借款队伍”。

  “钱给了我们以后,我们就帮他们借出去,然后利息全部给他们。”老万说,商户们借给陈某的钱,借条上写的出借人名字全是他、姜女士及邓小姐。

  从三人出示的借条可以看到,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间,他们共借给陈某959万元。据老万等人称,这些钱涉及他们在内的多名商户。

  姜女士说,陈某一共给了他们9本房产证、一本二手房买卖合同及一个商铺租赁协议,而给他们这些东西,就是为了让他们可以放心地借钱给陈某。

  记者看到,这些房产证只有团结路的一处房屋(已抵押给银行)是陈某的,其他的房产证等物均与陈某无关。

  而另一名出借人仇女士提供的70万元借条,上面写明了借钱原因是某镇工地及某社区项目使用,并附带了身份证复印件。老万等人与仇女士的借条加起来,共借给了陈某1000余万元。

  熟人失联 众商户“血本无归

  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去年9月借完最后一笔40万元后,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去年9月下旬,到了陈某给众人汇“利息”的日子,但直到当天晚上,大家都没有收到陈某的利息。“以前从来不要我们催,她会自动把钱打到卡上。”老万说,第二天上午,他给陈某打了个电话,陈某说很快就给大家汇利息,但直到现在,他们也没有拿到利息。

  用老万等人的话来说,就是去年9月以后陈某“玩起了失踪”。“我们打电话也不接,发短信只是偶尔会回。”老万说,去年10月19日,在众人电话及短信的不断“轰炸”下,陈某终于“现身”,但只是告诉他们现在比较困难后,便离开了。

  这以后,大家再也没有见到陈某,从2月开始,陈某连短信也不给“债主”们发了。

  陈某到底在哪里?按照借条上的身份证复印件及房产证地址,记者来到了陈某位于团结路的住处,但多次敲门均无人应答。

  8日上午,记者拨打了陈某留给老万等人的两个电话,一个处于暂停使用状态,另一个打通了但是被拒绝接听。当日下午,记者发短信给陈某,希望陈某能够对此事予以回答,但直到截稿前,陈某一直没有回话。

  文/图 江南都市报记者张凯 实习生邓浩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