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红军:军队补“钙”要先从领导干部补起
邹衍近影。张帅 摄
人物小传:邹衍,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历经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沈阳军区装甲兵政委、第50军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参加过党的九大、十一大、十二大,在党的十二大上增选为中央纪委委员。
记者慕名登门采访已是100岁高龄的老红军、沈阳军区原副政委邹衍,老人身体健朗、思路清晰。
“习主席多次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句话说得太好了。”谈起这个话题,邹老激动不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特质,是共产党人的精气神。我最想说的是—补‘钙’要从领导干部补起!”
“老首长的话是有感而发。”陪同的沈阳军区司令部老干部服务处处长孙庭告诉记者,历经战火洗礼和生死考验,邹老对理想信念的认识特别深刻。
“1931年7月,我在红十二军参加第三次反‘围剿’斗争过程中,由于天气湿热、连日行军,腰和背上长了疖子。”老将军回忆说,当时疮口恶化,军政治部主任谭政见他疼痛难忍,特意让他先回家养伤,等伤好了再归队。1932年春,他养好伤后第一件事就是回部队,可这时红十二军已不知转战何处。当时兴国县苏维埃政府也在扩大武装,邹衍第一时间参加了兴国县补充团,并在当年调到江西省军区,给时任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同志当警卫员。
“那时情况复杂,但我一点儿别的想法也没有,为啥?归根到底就是理想信念坚定,一门心思想跟着党走。”老将军拿出一本封面已经发黄的影集,翻看一张张红军时期的照片。他说,当时同他经历相似的人有很多,大家养好伤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队伍。有些同志原本已经是营长、团长了,找不到老部队,就在近处找一支红军队伍,哪怕当一名战士也要继续参加革命。很多人牺牲了,连名字都没留下……
“这就是红军当年为什么能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翻雪山、过草地,摆脱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的重要原因之一。”说到动情处,邹老摘下老花镜,揉揉湿润的眼睛,“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4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第一个就是理想信念。我当沈阳军区副政委时主要负责干部工作,当时党委选拔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没有理想信念,有才无德的干部坚决不能用。离休后,我一直关注部队干部队伍建设,感到习主席讲得太准确了!”
谈起如何补“钙”,邹老和许多老干部的看法一致:党员人人都该补“钙”,但领导干部首先要补足。邹老谈到,什么样的将带什么样的兵。战争年代,我军官兵大都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人大字不识一个,却理想坚定、信念如磐。究其原因,关键是领导干部做出了好榜样。
“十八大以来,党和军队加大反腐力度,查处了一批贪腐分子,极大提振了全党全军的信心和士气。”邹老说,总结这些人堕落的原因,问题首先出在理想信念上。领导干部一旦理想信念动摇,精神生活也就成了没有实质性内容的空壳,腐败变质是迟早的事。
“如何给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补‘钙’,我认为没有捷径,必须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记者留意到,邹老案头上摆放着一本大字号的《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书已经旧了,可见老人经常翻阅学习。邹老说,给领导干部补“钙”,要让他们在现实工作中、艰苦环境下接受考验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加深对我们从事的伟大事业的认知,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
采访临近结束,老将军殷切地说:“领导干部是部队的中坚力量,如同军队的‘骨头’。补‘钙’,要先从‘骨头’补起!”(解放军报 刘建伟 牛辉 谢智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