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绍之家”点亮精准扶贫梦

27.01.2016  12:44

  沿着320国道往东,出芦溪县城不远,就是宣风镇珠亭村,该村总人口2035人、498户,其中精准扶贫对象18户。村里有一位无人不知的“独臂大侠”阳昌绍,他曾获得全国模范调解能手、全省道德模范等荣誉,并荣登“中国好人榜”,目前正候选“正义中国”十大人物。最近,他利用“老绍之家”,为珠亭村贫困人口和需要帮助的人,搭建了一个服务平台,也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天空。

  打造“老绍之家”,树立脱贫致富鲜明旗帜

  扶贫工作,最难扶的其实是人心。只有心中有脱贫致富的信念,才是最本质的脱贫之道。只有这样,政策的扶持才能为脱贫致富插上翅膀。阳昌绍深深懂得这个道理。

  在珠亭村人口最集中的地方,“老绍之家”的三层小楼显得格外显眼。“老绍之家”主要是宣传阳昌绍身残志坚,自建30余亩蔬菜基地,成为市残联代表、全国调解先进个人、江西省劳模等先进典型事迹,激励村里贫困人群自力更生,自我脱贫,增强他们脱贫信心。

  走进“老绍之家”,迎面就能看到阳昌绍同志多年来获得的多项荣誉,让人颇受鼓舞;往左是调解档案室,分年分册保存着阳昌绍十年来调处的几百个矛盾纠纷案卷,让人感到有身体缺陷的人一样是对社会有用的人,甚至可以比正常人做得更好;往右走是康复室,设有基本的康复器材,可为人们提供一些康复训练。在“老绍之家”的二楼,他精心建立了农家书屋、技能培训室以及娱乐室,供人们空闲时间充电学习。在这里,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一场免费讲座,内容既有家庭孝道,也有种养知识。目前,“老绍之家”已经成为珠亭村村民心中的绝佳活动场所,在慢慢改变着村民们的思想,成为了珠亭村精准扶贫的一面旗帜。

  建立“种养专业合作社”,开辟农业产业脱贫道路

  珠亭村耕地面积少,但大片土地毗邻袁河一侧,土壤和灌溉条件独一无二,当扶贫工作队队员在为产业扶贫发愁的时候,老绍看到了发展的良机。

  说干就干,阳昌绍想说服村里几个能人发展蔬菜种植,以带动全村贫困人口脱贫,却有不少人认为风险太大。“再困难我也要尝试一下,如果成功了,全村的脱贫任务就能完成一大半”,阳昌绍这样想。于是,他背着家里人,将自己的所有积蓄拿了出来,成立“老绍种养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蔬菜产业。起初的半年,老绍整体“”在他的菜地里,浇水施肥,全都靠他一个人。当第一茬蔬菜收获完之后,他便想着吸引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入合作社,探索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途径,走农业产业脱贫道路。同时,他还学习休闲旅游的经验,用自己的实力发展健康养殖和休闲农业。除了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外,还试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以扶贫资金或项目资金入干股的形式,参与合作社成果分配,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宣风镇在去年10月搞了精准扶贫募捐活动,我们将其中的10万元以3户兜底户干股的形式投入到合作社基地建设”,该村村委会主任说,“多亏了老绍的种养合作社,这些入干股的贫困人口每年可以获得3000元/人的分红,让他们真正从根上脱贫。

  建立“社会扶贫工作室” 开辟工商业脱贫道路

  珠亭村面积不大,却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工业发展基础,聚集的15家工业企业都是从本地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如何利用这些企业,利用社会化扶贫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阳昌绍又开始盘算了起来。阳昌绍在本地土生土长,他利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建立了“社会扶贫工作室”。他逐户登门拜访各个企业,希望他们为村里的贫困人口提供帮助;同时,阳昌绍对村里的贫困人口登记造册、逐个分类,将有劳动力的家庭、有技术的贫困人口分为一类,与这些企业牵线搭桥,让他们到企业去工作。这一社会化扶贫方式的建立,在村里成效明显。目前,村里已有阳家申、阳必球等8户贫困户在当地砖厂、鞋厂等企业务工。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阳昌绍就让他们和企业主结成帮扶对子,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在江苏发展的阳坚指定帮扶了阳必球4000元,胡灿详、易谋各2000元;易光发捐了6000余元的空调一台;胡新建捐出1000余元为珠亭小学搭建了挡雨棚。”说起这些企业家帮扶的故事,阳昌绍如数家珍。

  “这些不仅仅是工作任务,更是我个人的良心和梦想,我想让村里人都脱贫、都致富。”采访结束,阳昌绍的一句话让笔者印象深刻。目前,珠亭村村扶贫具体措施已全覆盖,18户精准扶贫对象中已有9户实现脱贫,剩余9户有望2017年彻底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