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2元理发费坚持10年 老顾客逼她涨价

13.03.2014  12:27

  昨日,张秀琼在她的理发店里为老顾客染头发。记者 胡杰 摄

   现在张秀琼将理发费涨成了3元,她说这样也不会亏本,还可照顾一些老顾客

  3块钱能干啥?理一次发行不?相信你会摇头,特别是在主城区,哪里还有这样的理发店呢?莫不信,大渡口东风村农贸市场梯子口的“小张理发店”,就真的是这个价格。

  “小张”今年46岁,已属外婆级人物,她的外孙都满5岁了。昨天下午,身穿黑色皮衣的张秀琼正忙碌着,小小的理发屋内挤着五六个老顾客,“这有啥子值得报道的嘛,小事情噻!”旁边的顾客彭女士说,“嗯,让他们给你宣传一下嘛,生意就更好了。

   进城20年

   她干了17年的理发工作

  张秀琼的老家在四川南充,不过她来大渡口已有20年了,丈夫田洪亮在外打工,她则守着这个小小的理发店。“小张理发店”和周围的同行相比,显得有些寒碜,不过其收费实惠的名头却很响。

  站在梯坎上往里张望,一间不规则的屋子里拉了一道布帘,里面堆着一些杂物。几个等待理发的顾客正在看电视,“安的机顶盒,收得到很多频道。”快人快语的张秀琼说,自己以前在南充学过理发的手艺,刚到大渡口的那几年,在擦皮鞋,“真正开理发店的时间,现在算起来有17年了。

  17年里,她的理发店搬了三次家,最先在钢花派出所旁,后来搬到离此不远的区防疫站楼下,搬到东风村农贸市场来,也有好几年了。

   收费3元

   她的老顾客有上千人

  这处位于梯坎上的门面每月的租金是450块,加上水电费一个月的成本还是要七八百块。家住钢花小区旁的彭女士第一次来到店里就被吸引了,“价格低不说,对人还很热情,一来就招呼我们坐,感觉很好。

  张秀琼说,一年里生意最好的时间是在过年那一个月,理一次头3块钱,生意最好的一个月月收入能有2000多元。老顾客们说,按一个月理一次发的频率来推算,超过1000人是没有问题的。这些老顾客很多以前就住在东风村片区,因为城市建设,现在有一些搬了,还舍不得“小张理发店”,有时会走大老远的路到这里来理发。

  “每一次我们搬理发店前,都会提前告知顾客,让大家找得到。”张秀琼今年24岁的儿子田磊说。

   理发生意

   她说每次收3元不亏本

  田磊说,母亲刚开理发店时,价格是两块钱,这两块钱的价格坚持了十年。“不过她的技术不错,加上对人又热情,顾客就越来越多了。

  站在“小张理发店”门前往外张望,大约10米之外就有一家理发店,在农贸市场这一片,大约有四五家时尚理发店,“你这里的价格对同行会不会有什么冲击?

  张秀琼笑笑,“各做各的生意,他们环境好一点,收费高一些也正常。”说起自己的生意经,她说,3块钱一次不会亏本,力气用了还有,多理点发,收入也可达到1500元以上,这样可以照顾一些老顾客。

   被迫涨价

   大家不让她做亏本生意

  坐在长椅上的老顾客们开始憧憬着东风村片区的未来,“以后修成新房子了,你再也租不到这样便宜的门面了,我们可能也找不到这样便宜的理发店了。”大家说,随着老街坊们的渐渐搬离,他们感觉在理发店里,能找回一些旧时的记忆,走进店里看到老熟人就会特别亲切。家住附近的理发店老顾客陈思萍说,理发店3元一次的价格还是她们坚持了好几次后才涨上来的,这几年物价涨了,理发店只收两块的话有点吃亏,“去年有一次,她只收我两块,我坚持给的三块。”陈思萍说。

  “现在两块钱能做啥子嘛,擦个皮鞋都是两块。”有人插话说,以前来理发店还能翻翻报纸,服务质量真的好惨了。

   夫唱妇随

   她的美满生活让人羡慕

  经常来店里的老顾客都认识张秀琼的丈夫田洪亮,老田身高1米7左右,面修得干干净净,他说话很幽默。“你们不要报道她,怕房东不高兴。

  张秀琼接过话来说,“他收入比我高,以前修过鞋,现在又在社区当清洁工,又在厂里上班,一天跑几处,收入三四千。”店里的老顾客经常被夫妇俩的“一唱一和”逗乐,不过说起他们的家庭来还会羡慕,他们通过自己的勤劳,10多年前就在月光小区买了个门面。一儿一女都先后上了大学,费用全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换来的。

  记者采访期间,理发店里的顾客一直没有断过,平时,张秀琼坚持晚上9点以后才关门,主要是想给一些上夜班的老顾客提供方便。

   她的梦想

   在自家门面里继续理发

  现在陈思萍和老邻居们有望今年搬到建设村安置房,而张秀琼的理发店所在的旧房子可能也会被拆。墙上挂着的卫生许可证显示,她最近一次换证是在2012年6月15日,老顾客们担心以后找不到像她这样收费实惠的理发店了,张秀琼安慰大家,“不要着急,我在月光小区有个门面,就在区政府后面,以后我搬到自己的门面开理发店,没有租金,收费不会有变化。

  她很平静地告诉了大家自己的想法,不过,对于长期在这里理发的老街坊们来说,这无疑是温暖大伙儿心田的一个“好声音”。(记者 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