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海昏侯墓与南海1号并列为“国字号”考古项目

06.11.2015  09:16

  5日,记者获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与南宋沉船“南海1号”考古并列为今年国内两个重大考古项目。据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属于王侯一级的大墓。

  ■信息日报记者袁思东/文

  创新了一些从未实践过的保护方法

  国家历来不主张对高等级大墓进行主动性发掘,但由于西汉海昏侯墓2011年被盗墓贼“盯”上并进行了盗挖,因此国家文物局同意了我省对西汉海昏侯墓抢救性发掘的申请。

  发掘前,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亲自组织编写了各发掘对象的具体方案,并做出详细预案;针对发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文物保护专家们制定各类出土文物特别是有机类文物《现场文物应急处理预案》;为确保文物安全和人身安全,专家们还对墓葬现场文物存放、墓葬本体、墓壁加固、主棺吊运等进行了反复论证,创新了一些从未实践过的保护方法,有效保护了文物安全。

  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等10余家单位参与了文物保护方案设计与实施。

  故事

  6位顶尖考古专家驻守江西指导发掘

  5日,记者了解到,南昌西汉海昏侯大墓5年的发掘过程中,国家文物局派出了信立祥、张仲立、杜金鹏、王亚蓉、胡东波、吴顺清等国内外考古界名气响当当的专家,来江西长驻工地指导考古发掘,时间长达七八个月。

  七旬教授驻地指导

  在国家文物局6人专家小组里,有五位年龄超过60岁,其中年近七旬的专家组组长信立祥教授,是一位有着数十年秦汉考古经历的德高望重的老学者,在考古发掘研究、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享有盛誉。就是这样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依然长期驻守在发掘工地一线指导。来自北方的他,多次被南方的毒虫蛰咬,至今脸上留下两道长长的疤痕。

  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温文尔雅的胡东波教授,是专家组中“年轻人”,他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从事科学研究,还要经常往返海昏侯墓葬考古工地指导。有一次,他准备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恰好专家论证会临时召开,他毅然退掉了赴日的机票,毫无怨言地回到考古工地。

  为赣培养文保人才

  王亚蓉、吴顺清两位专家,2007年就主持了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的文物保护工作,在边发掘边保护实践中取得丰硕成果。8年后的今天,他们再次披挂上阵,为江西的文物保护事业再献智慧。他们的目标就是多为江西培养一些年轻的文保人才。

  还有我省唯一的科技考古女博士后管理,尚在哺乳期的她,接到文保任务后,每天驾车往返在南昌城区与考古工地之间。长期弯腰俯身清理和保护文物,年轻的她过早地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病症,如今的她依然绑着护腰带坚持工作。

  当然,还有一位明星级人物,他就是此次考古发掘的领队杨军。自2011年3月进入考古工地以来,他已在此工作了近五个年头,甚至爱人两次被汽车剐蹭住院也不能及时回去帮忙。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
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对接会举行
  (记者游静 实习生李少如)6月29日,上饶之窗
江西最大集装箱码头通过验收
  (记者林雍)6月28日,记者从省港口集团获悉,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