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更加爱田护田 耕地红线有保障——探访江西土地确权后的“三农”新常态
新华社南昌2月13日电(记者余孝忠、郭强)用沙石护坡、种红花草肥田、争建高标准农田……记者在赣中农村采访发现,土地确权后,不仅流转速度变快了、规模变大了,农民对土地的感情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争先爱田、护田、肥田,耕地数量质量红线更有保障。
宜春市铜鼓县带溪乡西村村村民吴兴荣,是江西领到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第一人。今年66岁的他告诉记者:“以前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一块田,这几年你种,过几年可能他种。确权登记颁证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田真正是自己的了,一定要用心保护好!”
“确了权、颁了证,乡亲们自然不会在自己的农田里乱盖房子、乱堆东西了。”宜春市农业局副局长易勇波说,以前,防止耕地被破坏侵占主要是政府的责任;这一轮确权登记颁证后,农民普遍对土地看得比以前更重,非但自己不会随意侵占,还会不轻易同意被非粮化、非农化征用。
“这有助于恢复和增进农民对土地的感情,确立农民保护耕地的主体地位,守住耕地红线。”易勇波说。
在保护耕地数量的同时,农民也更加注重提高耕地质量了。记者在赣中多个县市采访时,乡村干部反映,立春前后,很多村民都在打听购买红花草种子,“想种绿肥让土地更肥沃起来”。
宜丰县潭山镇中兴村党支部书记朱小明说,红花草富含有机质,是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的天然肥料。但确权前,很少有人愿意投钱投劳种红花草,而是选择用农药化肥,这虽然提高了产量,但对土地和农产品质量都有一定负面影响。如今,田间又种红花草,说明土地确权后,乡亲们对土地的感情更深了。
与此同时,针对当前农田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塌方、跑冒滴漏时有发生等现象,一些农民还自己运砂石到田边筑坝护坡。“如果农村土地还像过去一样‘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大家肯定不会这么下工夫。”朱小明说,相信以后这么做的人会越来越多。
在高安市伍桥镇,记者看到,很多村民正加紧修建排水圳、清理淤泥、维修涵管,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相比往年,今年农民冬修的热情明显更高。”伍桥镇谈权村种粮大户权正虎说,土地确权后,农民更加注重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搞好“自家的田”。
伍桥镇党委书记熊慧华告诉记者,以前当地搞建设高标准农田,很多老百姓不配合,“现在反过来了,农民都争着抢着要搞高标准农田建设,出现了争项目、盼项目的好局面”。(完)
土地流转提速增效 规模经营渐成气候——探访江西土地确权后的“三农”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