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退化面积占总面积40%以上 污染问题更严重

06.11.2014  20:01

  日前,农业部在江苏扬州召开全国耕地质量建设现场会,会上透露,目前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耕地质量下滑背后,哪些因素不容忽视?如何保护好耕地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红线”与“底线”:

  树立耕地资源“量质并重”理念

  “10年前,这地还是很好的,什么都可以种。但这几年不知道为什么,‘晴天硬邦邦,雨天不渗汤’,现在只能种点儿好活的洋芋,然后套作点玉米。”秋收之后,湖北宣恩县晓关乡张官村村民陈万富准备平整家中的几亩农田,他抓起一把板结的土块感慨道。

  在湖北省农业厅土壤肥料工作站,研究员梁华东出示了一张“土壤调查和地力评价”图表。图表显示,目前湖北的耕地中,年亩产粮食8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仅占26.1%,中低产田占73.9%。而30年前,按照九等耕地分类法,湖北5000万亩常耕地中,一二等地面积超过60%,如今一等地面积减少了28.14%,而劣质耕地面积则快速增加,六等地增加了两倍多。

  数据背后,是我国耕地质量下降的现实。全国耕地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在东北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下降,每公斤平均含量26.7克,与30年前相比降幅达31%,黑土层已由开垦初期的80厘米至100厘米下降到20厘米至30厘米,很多地方已露出黄土。

  “目前,我国黄淮海平原次生盐渍化严重,东北黑土地地力衰减,土壤有机质下降迅速,西北地区由土壤侵蚀导致的农田土壤退化、中南红壤贫瘠、酸化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新增耕地质量低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周卫指出。

  耕地质量下降给粮食稳定生产造成一定威胁,也给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为了确保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控制耕地面积不少于18亿亩的‘红线’,但这仅仅是个数量概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确保耕地数量的同时,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守住耕地质量‘底线’,意义同样重大。”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如是表示。

    1 2 3 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