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厕所革命”改变农村旧习 绘就城乡美景

01.12.2016  11:38

  

  从去年开始,聊城市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重点民生项目摆上议事日程,坚持试点先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将全市所有村庄旱厕都纳入改厕范围,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95.6万户改厕任务,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聊城将真正实现全域内“无旱厕”的目标。

  一路走来,成果丰硕。2016年,计划完成改厕任务27.42万户,截至10月10日,全市已完成改厕27.59万户,占全年任务的100.62%,成功帮助百万农民群众结束了农村露天旱厕的风俗,用上了清洁卫生的冲水式厕所。聊城大地上,一场由“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典型引路 由点到面

  清洁便利的背后,是一番实实在在的真功夫。为扎实做好改厕工作,我市成立了聊城市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市直部门帮包县(市、区)制度;将农村改厕工作纳入到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范畴,与城乡环卫一体化、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小城镇提升、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一起部署,协调推进;充分发挥示范点典型引领作用,组织群众实地参观,通过现场体验、直观感受改厕带来的变化和好处,极大地动员和激发了群众改厕的热情。

  改厕,改善的是农村生活卫生条件,提升的是农民群众的文明观念。“农村改厕工作看是小事,却是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生活的一件大事。”据市拆迁办主任张义波介绍,市住建局在推动农村改厕工作中,将改善农村传统习惯与提升文明观念相结合,不仅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及时预防疾病传播,减少了蛆虫、蚊蝇病媒生物的疾病传播,改善了农村如厕的不文明现象,极大提升了村民素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抓住根本 注重长效

  生态化改造实现“零排放”

  自农村改厕启动以来,聊城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对农村改厕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确定了适合本地的改厕模式。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地产业优势,积极带动本地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参与到农村改厕行动中来,实现厕具生产本地化、批量供应和服务一体化。阳谷塑化产业龙头企业东信塑胶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三格式厕具,根据群众“冬季防冻、夏季防臭、节水水冲、方便处理”的需求,对三格式厕具进行了技术改进。他们在三格化粪池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态小湿地,对发酵后的粪水进一步处理,不仅价格合理、施工便捷,而且解决了后期管护问题,减少了维护成本,从而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农村改厕有机结合,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农民改厕 政府买单

  三年实现“无旱厕”目标

  在改厕资金筹措方面,聊城坚持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不断强化资金保障,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金投入为辅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市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在年度预算中列支83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改厕工作,并于7月份将省、市补助资金全部拨付到位。各县(市、区)也按要求每户配套300元,确保改厕资金投入。高唐县确定由政府国有公司高唐县兴城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平台,向华夏银行贷款5000万元先行垫资运作,目前已全部到位。此外,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了农村改厕工作目标责任书,为农村改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系列实打实的措施,在全市掀起了旱厕改造的热潮。聊城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95.6万户改厕任务,到2018年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改厕成败的一把重要标尺。为规范改厕流程,确保改厕质量,市里制定出台了《聊城市农村改厕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做好农村改厕工作质量管控的几点建议》等多份文件,将农村个人卫生行为的养成和疾病防控工作相结合,使群众逐步了解和接受了新型卫生厕所,改厕后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广大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持续攀升。(节选)

摘自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 2016.11.28 记者 布双起 马世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