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育兵:职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患了软骨病

07.07.2015  12:38

  “3+2”中高职衔接、“3+4”中职与本科衔接等,使更多职教生的“大学梦”变得触手可及,很多学校的升学比例大幅提高,从10%到20%不等,一些中职学校学生的升学率达到40%。一些学校甚至拿高升学率作为招生宣传的重点内容。

  升学率能否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有赞成者,有反对者,虽然地方有些暧昧,但显然的是,主管部门对此态度还是明朗的。作为职业院校,去和普通学校一样,片面追求升学率,显然是“念错了经”、“唱错了歌”。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当什么和尚念什么经”。既是职业院校,念的当然该是职业技能的经,唱的也应是职业技能的歌,这才是正事。为什么放着自己的经不念,非要不务正业的去抢别人的饭碗里挑肉呢?

  仔细想来,原因不外这样几个。首先,职业院校生存遇到了危机。这些年,职业院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快增长的职业院校破坏了生态平衡,许多职业院校录取分数一降再降,还是招不够学生。以至于,每到毕业季,深入各初中学校,广泛宣传,大肆掠夺,已成职业院校的生存常态。这恐怕是最根本的原因。

  其次,职业院校寻找到了救命偏方。中职衔接高职、试办本科的政策打通了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让职教生的“大学梦”变得触手可及。不仅如此,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更可通过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绿色通道”,不需经过高考,直接被高校录取。这些有保障的升学率,不仅是一些职业院校的救命稻草,甚至已成为一些职业院校发展的品牌。有些地方的升学班在当地火得“一塌糊涂”,录取分数线甚至比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还要高,这就不难理解了。

  再次,家长和学生的心态。看不起职业教育,毕业生事实上的打工仔处境,让许多学生把读职业院校当成跳板、捷径,更有学生,从一进职业大门开始,就立志要继续升造。据报道,天津仪表无线电工业学校每年有约1000名毕业生,最终选择升学的学生达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以上。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2014年全校363名学生参加高考,140人达到本科录取线,专科上线率99.4%,另有91人因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被高校录取。

  看似找到了救命偏方的职业院校,实是走上了一条南辕北辙之路。过分拔高职业教育学历,削弱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失去了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也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本意相悖。过分强调升学,与产业脱节,不仅学生就失去了就业竞争的优势,也与职业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李克强总理曾强调,“培育更多大国工匠。”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出台,显然需要更多职业技能人才的支撑。相关统计表明,2003年到2014年,全国高级技工和中级技工的缺口率达52.3%和56.7%。一边是企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喊渴”,一边是缺少了生命力的职业院校,难题该如何破解?

  首先,需要社会转变观念,企业要真正尊重蓝领工人,这是应有的导向和指引。其次,职业院校要强筋健骨,增强钙质。社会是需要职业技能人才的,尤其是高质量的技能人才,职业院校的沦落,很大程度上是职业的根不强,技能的干不壮的缘故。适应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求,建设师资队伍、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探索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方式,或许才是职业院校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