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英语考试被指成鸡肋 有"题库"

31.08.2015  10:57

  国务院日前再次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截至目前,已公布取消的职业资格达到211项。记者近日在多地走访了解到,当前各地还存在一些“鸡肋”职业资格证,与社会需求脱节,难以发挥人才选拔和学习激励作用。不少工程建筑行业资格证甚至沦为“挂靠敛财”工具,企业不惜高薪“聘证”。

   考试查字典 备考有“题库

  不少职业资格考试都有“题库”可循。记者采访发现,这种“题库”除了包括往年试题,还有由主办方出版的指定教材等,“题库”里的题目在考试中出现的概率非常高。

  职称英语考试是目前参与人群最多的职业资格考试之一。从部分省份公布的信息保守估计,全国每年报考人数在数十万。尽管当前各种智能终端便捷易用,但职称英语考试仍采取让考生查字典的原始方式。

  “我理解主办方是怕通过智能设备作弊。可前15道词汇题我查字典就花了40多分钟,这样一场查字典考试到底有啥用?”参加今年职称英语考试的天津市民王先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还有一些职业资格考试缺乏实际需求针对性,难以发挥人才选拔与激励学习作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承德提出,目前医生职称晋升要考专业外语,并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这是硬性条件,但不切实际。“外语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却耗费大量精力。”他说。

  有媒体称,2013年初,著名作家铁流为评副高职称,考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连考12年未通过,这一消息曾引发社会广泛议论。虽然他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就开始发表小说,在同辈作家中也堪称佼佼者,却受阻于职称英语和计算机,不得不一直为副高(二级作家)苦苦努力。

  据了解,我国自1994年开始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不少受访者认为,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应当是能否评上职称的最根本要求。如果工作中真的需要用到英语或计算机,自然会勤加学习,否则连岗位都难以适应。如果用处不大,即便拿职业资格考试来约束,也不过是临阵磨枪、仓促备考,很难对督促学习产生真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