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办学:教育均衡的“宜春探索”

19.11.2013  14:38

  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证社会教育公平,是当前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2009年以来,宜春市在中心城区的初中探索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联合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1月14日至15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所薄弱学校的蜕变——从35名学生到786名学生

  “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社会不满意,举步维艰、名存实亡。”说起4年前那次春季开学,宜春五中校长辛钢满腹心酸,“学生都舍近求远,开学前整个学校只有35个学生。

  可是很快,五中的这种尴尬境地便被打破了。2009年秋季开学前,宜春市在中心城区实行联合办学,市直宜春一中初中部(现宜春八中)与袁州区直宜春五中“牵手”,一“”3年,双方互派5名教师脱岗任教。

  3年下来,五中的师生扬眉吐气。2012年该校中考成绩夺得袁州区属初中多个第一;2013年再续佳绩,中考综合排名居全区第一,并创下总平均分、省重点中学上线率等多个单项第一。“今年秋季开学,初一新生一下招了8个班级、400多人,创下五中的新纪录。现在全校学生猛增到786名。”辛钢对学校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一种制度化的深度融合——教师互动、活动互动、管理互动、资源共享

  联合办学,怎么“”?

  宜春市教育局总督学余兆辉告诉记者,具体由市直优质初中与袁州区直薄弱初中进行联合办学,通过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以强带弱、师生互动等措施,缩小城区校际之间差异,促进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今年秋季开学实施的第二轮联合办学实行“一拖二”方式,联办内容主要为“三个互动”:教师互动。联办双方互派对等数量的教师,脱岗到对方学校承担班级管理、教育教学任务;活动互动。教研工作、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等双方统一开展;管理互动。优质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资源等方面向联办学校开放、渗透。

  一边是敞开门教,一边是钻进去学。在制度化的联办活动中,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实现了深度融合。宜春四中校长万启云告诉记者:“我们不光要‘输血’,更要‘造血’。联办后,互派了3名老师,两校教务处、总务处、各年级教研组等都结成对子,定期交流。在教师培训、教学进度、考试考核等方面制订统一标准,实施统一管理。”袁州区文教局党委委员易布生说,这种联办模式绝不是蜻蜓点水,优质学校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倾力扶持薄弱学校,效果非常明显。

  一条值得推广的良策——各种保障措施推动联办制度落实

  作为优质学校的领队,宜春实验中学党总支副书记陈云辉和宜春八中的办公室主任易晚华,经常到联办学校指导教学教研、学校管理工作。他们告诉记者,学校从教师、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是尽其所能、毫无保留。宜春实验中学的高级教师胡仙华,到五中担任了两个班的英语课,还兼初一(5)班的班主任。今秋开学,胡仙华与班上49个孩子谈心,之后又约来49位家长逐一谈话。工作之细,令五中的老师们感动。实验中学高级教师、电教处主任朱嫔选派到五中之后,克服上下班路途远、自己的小孩需要照顾等困难,一心扑在教学上,还负责五中教务处的工作。

  优质学校倾其所能,选派的教师敬业奉献,与其校风、师德固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一系列联合办学保障措施的实施。余兆辉说:“我们对联办学校实行结对捆绑考核,将联合办学情况列为学校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下一步还要细化,在市直学校的考核指标体系中,直接引入4所区直联办学校的相关数据。

  同时,落实选派教师的待遇。选派教师编制、工资关系在原校不变;职称评聘在原校进行并优先考虑;优先帮助选派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在表彰先进时,向选派教师优先倾斜等。优质学校还出台了各自补贴措施。

  据了解,联合办学已在宜春市教育系统产生了积极影响。近年来,宜丰县建立了城区小学与农村小学教育共同体;高安市建立了校际之间的帮扶机制等,这些做法,均有效提高了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本报记者胡光华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