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一道实现新一轮可持续发展目标
作者: 王振红 焦梦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中国、朝鲜、蒙古代表伯希•米西卡先生(Percy Misika)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中国网董宁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今年10月17日是中国第二个扶贫日,10月16日是第35个世界粮食日。为此,我们邀请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中国、朝鲜、蒙古代表伯希•米西卡先生(Percy Misika)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畅谈他对中国减贫进程的评价,以及中国消除极端贫困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网: 欢迎伯希•米西卡先生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我是主持人李虹霖。今年10月17日是中国第二个扶贫日, 10月16日是第35个世界粮食日。为此,我们邀请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中国、朝鲜、蒙古代表伯希•米西卡先生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畅谈他对中国减贫进程的评价,以及中国消除极端贫困所面临的挑战。
欢迎伯希•米西卡先生来到我们的演播室。
米西卡: 谢谢。晚上好。
中国网: 晚上好!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中国的贫困人口也从1990年的6.89亿下降到2011年的2.5亿。请问您如何评价中国对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的贡献?如何用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以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呢?
米西卡: 10月16日,我们迎来世界粮食日,并且在当天,中国还主办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你刚刚提到的这个问题,我分几个方面回答。
中国网: 好的。
米西卡: 首先,2015年底将是完成2001年开始实施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最后时间点。在过去的十五年间,我们都在努力达成目标。千年发展目标中的第一条要求,在2015年底前,消灭发展中国家极端贫穷和饥饿,并使饱受饥饿的人口比例减半。就这一数据看来,全世界贫困人数由1990年的43%显著减少至今年的约20%;并且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公布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就饥饿人数而言,(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1990年至2015年间,挨饿的人口比例减半) ,129个国家中的72个国家完成了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中国为此做出了许多贡献。
中国做了什么呢?依我看来,中国在减贫方面的贡献非常地突出,至今,中国已使6亿人口免于贫困。中国的GDP在不断增长,就业率在不断增加。中国的贫困人口从1990年的6.89亿下降到目前的7000万,极度贫困人口约2000万。我们也看到,还有许多人仍然在贫困线附近挣扎,这些人可能会因为某一突发事件又返回到贫困线之下。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然而,即便如此,中国的确对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全世界脱贫的人口中,中国人占到了75%。至2010年,千年发展目标第一条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中国的贡献。从减少饥饿人口的目标看来,从1992年至2014年,世界饥饿人口减少了约34%,但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数字可能只有10%。这也显示了中国对千年发展目标第一条实现的巨大贡献。
现在来谈谈中国现存的挑战,以及其他国家能从目前中国突出的减贫经验中获得什么。
目前,中国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如人口增长的不均衡,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的资源,比如土地、水资源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有7000万人口生活在偏远的农村,这也使他们难以摆脱贫困。但是,基于较健全的政策与配套项目,中国达成了这些成就,而在未来仍将会取得更多的成就。如果中国政府能全心全意将相关政策继续执行下去,并能将所有人囊括在内,那么中国甚至可能在2030年前完全摆脱贫困。中国已经制定了相关指标,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照现在这个趋势看,是可以实现的。
世界其他国家能从中学到什么呢?世界其他国家能从中国学到很多东西。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已与中国展开南南合作。这不仅仅是分享信息与知识,不仅仅是将技术从一国转移至另一国,还是人和文化共享交换的过程。南南合作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相关技术与解决方案是较为先进和完善的。在南南框架下,这些情况对接受国而言是相似的,这些经验也就更为合适。此外,这些国家的团结一致与历史联系是这些合作的坚固基石。